开学了一周了,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又充满了一些波澜。到匹兹堡也快两周了,这里需要感谢我的挚友:丹妮和尚桢。没有丹妮,我不可能一个人从哥村开车开到匹兹堡,她的陪伴和驾驶让我才能完成这次搬家计划,都记在心里了。没有尚桢,我不可能入住那么顺利,到匹兹堡的前几天,她就一直陪着我购置家具,买菜,让我早早有了生活的气息。
她们都是我在密苏里两年学习认识的好朋友,我这次回去才发现,我对哥村的感情很深,一花一草好像都没有变化,但是过去的朋友都已经在不同的学校了,这次我和丹妮、尚桢的重逢也真的格外难得。去哥村还拜访了我的教授,短短一个小时的聊天却聊了很多很多,让我想到了一首歌词, I w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匹兹堡毕竟是个城市,到达的晚上,从隧道出来,一眼看见市中心的那些灯光璀璨的高楼,就感受到了城市的气息。高架、纷繁错杂的交叉路,彷佛又在说着这个城市的不平常。
生活气息,那就是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需要投入经历的一部分。那当我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有变回了普通城市人的感觉。在澳洲呆过了,难免会比较。匹兹堡的司机没有澳洲的司机热情,澳洲的司机都会和你问好,再冷漠,回应你的问好也是会的,但是匹兹堡的司机很少会看乘客,当然也有很热情。第一次在匹兹堡乘公交车,我就感受到了匹兹堡公交车的冰冷。虽然天不凉,但是空调一定要让你感受到冬天的寒冷,这是热情还是恶作剧?
从机场乘公交车回家的路上我才有机会好好欣赏一下白天的公路,或者说山路,从机场到市中心,一路在山里穿梭,过了一座桥才算到了市里。市中心不大,一会儿就离开了,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校园区,先是匹兹堡大学,然后就是卡耐基梅隆。路边可以看到一些落差很大的岔路,看着都觉得陡。我的新家坐落在一个很安静的、绿树成荫的街区,对面一个敬老院,旁边一个神学院,不远处有一个公园还不错。
匹兹堡的住处都不提供家具,刚搬进去家徒四壁。尚桢带我去了宜家,却没有看到价格合适的床,不是太贵就是床垫太薄,对于接下去一年的学习,我对于床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没有当场买新的。今年在购置家具上,我没有以前的豪爽。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会省钱的人,但是今年我突然发现自己开始喜欢计算。这种计算并不是单纯地说价格上,还有时间和质量上的。我第一时间加了很多二手群,时时关注二手家具的信息,另一方面货比三家,Amazon, Costco, Walmart都看了,由于时间不对,迟迟没有得到合适的二手家具。我就先在Walmart买了可折叠桌椅,15+10,后来在亚马逊上买了书桌30,和显示器90。在显示器上没省钱,因为实在没有二手的,而且实在不想亏待自己的眼睛。在有地毯的地板上睡了几天,还挺舒服的,后来终于联系到了二手单人床,才45。床来了之后,睡在床上才感叹还是床舒服,在地上睡觉从来没有做梦,在床上睡觉每天都能做梦。
在匹兹堡开车不如在哥村畅快,哥村车少,一路开几乎没有红灯,而匹兹堡就是一个城市,没开多久就要停下来等行人过马路。路基本也有限速,这是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一开始觉得不好的我慢慢适应了这种有烟火气的开车,突然觉得这样慢慢地开也挺好的,看着行人出没也是种享受。哥村有三家Walmart,因为创始人是密苏里大学校友;而在这里我们有三家Giant Eagle超市,类似Walmart,买新鲜蔬菜水果和日用品。我去过这里的Walmart,十分萧条,没有新鲜果蔬,只卖家用电器、衣服等。不同的城市真是有不同的特色。当我潜意识里又暗暗地比较哥村和匹兹堡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好笑,人果然都是喜欢比较的。
去年的四月份,决定来CMU的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想象着今年到达美国的场景,我想象着在CMU的牌子面前拍照,连朋友圈发什么都想好了,那个每天想象中都觉得甜的地方,真正到了之后,却很平静,发现这个地方低调地连正经像样的牌子都没有。和澳洲小区相比,这里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独幢的图书馆,行色匆匆的学生,大草坪,敞亮的教室,才让我真正觉得来到了大学。从外观上来看,CMU和别的大学没有区别,但是上课几天后,我发现了区别,这里的学生中国人更多,可能因为课程的原因,我选的10601,和10605少见外国人,同学大都是中国人,印度人。而中国人中不乏华裔,在教学楼里穿梭或者自习时,总能看到说着一口流利英文的亚洲面孔的学生,我想他们大多应该是本科生,就是俗称的ABC。
开学一周,每门课都处于入门状态,但是学校的严谨和资源让我如沐春风。后面的困难还很多,这大概才是最有趣的部分,看看自己能走多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