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总是工作繁忙,春节期间也是日程满满,吃年酒、陪家人、大扫除,微信上猝不及防出现的领导布置的工作,当然自己还要补懒觉,看书学习晒太阳的时间也要挤了又挤。美好的时光正是因为短暂所以才更令人向往留恋。
前阵子翻书架,有一堆屯着没看的书,随手抽到一两年前买的《古书比孩子重要》,当时买来因为书是软装还特意套了透明的书皮,但是当我从书架上取下它翻看时,发现内页已经泛起了黄色的印渍,因是梅雨天受潮出现的书斑。15年6月的初版明明还算是新书,翻起来内页品相倒像是本“古书”了,与书名正好相得益彰。
之前总觉得繁体字看着吃力,但是因为《古书比孩子重要》讲的是与书有关的内容:旧书店、古书店、古书买卖、淘书历程等等,内容合乎胃口,看起来顺溜得很,要不是没有大把时间,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我每天上班都带上它,乘着中午休息的当儿,在工位窗边的暖阳下翻上它几页。看着鹿岛茂叨叨着贷款买几十万日元的古书,还念叨自己是穷人,心里可真是羡慕又嫉妒——好歹您贷款能还上,我要是贷款这么个频率和价格买书,早就破产了呢。但是又十分感激有这么一本书,可以让我在搬砖的同时,借着作者的经历和阅历,在想象中畅游法国古书店,摸一摸摩洛哥皮的封面,嗅一嗅古书店独特的气味。
鹿岛茂有一次遇到一本深绿色山羊皮装帧的《巴黎的恶魔》,但是当时的他觉得价格贵买不起,于是灵机一动说服任职的学校图书馆以经费采购了这本《巴黎的恶魔》,因为不是自己购入这本书,还在心里理智地安慰自己“书这种东西,就是要读过才有意义,拥有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书籍爱好者的我看到这里就有预感,“这家伙最后肯定后悔了”,果然不出我所料,鹿岛茂后来发现,即使自己从图书馆如愿借到了这本《巴黎的恶魔》,可以全心地阅读了,但是心里却“涌现一股莫名的悲哀”,“虽然还是同一本书,但扉页上重重盖上图书馆的印章后,仿佛失去了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也有一种脱离感,有人说“书非借不可读也”,但对于我来说是“书非买不可读也”,借来书总觉得是公家的,看起书来也觉得是例行公事,扉页上的戳儿,书籍上的标签,插在书封底背面的借阅卡,都阻碍了我好好欣赏这本书。以前图书馆是物色好书的地方,发现目标后我就直奔书店去买一本同样的书,带回家好好看。但如今书店的书籍储备、选书水平和陈设方式甚至超过了图书馆,我更愿意直接逛书店,看到喜欢的书直接带回家。
鹿岛茂则对这种图书馆系书的脱离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图书馆采购的书即使是同一册,但已经失去意义。书本必须藉由个人收藏,才能维持生命。让图书馆保存珍本书,就像把好不容易存活至今的远古生物剥制成标本,纳入博物馆馆藏一样。”虽然此话是针对古本而言,但是说起来,新书也是如此,仿佛只有个人保存,书籍才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被赋予生命。我曾经问过喜欢去图书馆借书的C先生,既然要看为什么不自己买一本呢?C先生告诉我,因为知道这本书买来也不会看第二遍,仅仅是汲取知识之用,所以还是借阅更划算。好吧,在爱书人眼里,就算是工具书、教科书,也是自己的好。
鹿岛茂对于自己买不起又很想买的书,还有一段有趣的心路历程。虽然再贷款就要临近破产,但是古书的诱惑是在是太大了,狠心下单买吧!下了单后忐忑地等待店主回复,当收到“书已售出”的消息后,却又万分高兴——终于免于破产了!而且我也已经尽力了,确实是天注定没法买到心爱的书籍。
还有一回他在古董店看到被当做装饰用的放在古董书架上的珍本古书(书架的定价比书的估价便宜),却因为问了店员装饰的书卖不卖而让店主对书的价值有所察觉,他捶胸顿足地后悔道:早知道就该一声不吭直接把书架连着装饰的珍本书一起买下来不就好了嘛!
这真是个可爱的书痴老头呀!让看书的我也随着他开心、惊奇、丧气,书就是有这样牵动人心的魅力!
要说为什么这本有趣的书起名叫《古书比孩子重要》呢?鹿岛茂当然知道读者会有疑惑:之前的事例就算你是个书痴,但也没看出来书在你心里会比孩子还重要嘛。一个称职的作者自然要给出答案,鹿岛茂用实际行动证明:古书比孩子重要。有一回鹿岛茂携全家出游,名为旅游,实则访书。鹿岛茂在途中欣喜地购得十七册《十九世纪百科事典》,可这全套书重超过七十五公斤,要怎么从书店运回旅馆呢?鹿岛茂决然地让妻子和儿子搭乘公共交通回旅馆,而自己则开车载着宝贝书籍回去。看到这里,我也是服了,真是名副其实的书痴啊!
鹿岛茂对自己的爱书行为也是有清醒的认识,对他来说,买也是地狱,不买也是地狱。他这么解释道:“看起来愚蠢吗?反正收集古书本身就是件疯狂的举动,对于这种程度的愚行当然要有所觉悟。”
还好还好,我没有落入他这样的藏书地狱中,完全可以在读书买书和生活中找到平衡,毕竟我还要搬砖挣钱养活自己,哪有能力买古书呀,真是连落入藏书地狱的资格都还没有呢!
要是家里有鹿岛茂这么一个对书如痴如狂的家伙,那真是会叫人又气又笑、又恨又爱呀!
下回再看点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