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跟随着潮流追剧了,曾经尝试打开《楚乔传》,快进一集就弃剧了。年少时最喜欢的小说《夏至未至》,也翻拍成了电视剧,我却一眼都没敢看。也不知道为什么,捧起电脑,我只想看动画片,看我没看过的,每一部想象力与创造力无限的动画片,然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像是回到了遥远的小时候,守着电视机,等待着每天几分钟的盘锦电视台,轮播的足球小子,四驱兄弟,圣斗士星矢;然后是辽宁电视台的灌篮高手,铁胆火车侠,晴天小猪;还有中央电视态的猫捉老鼠,唐老鸭,好像还有个傻了吧唧老是“咯咯咯,嘎嘎嘎,嘎嘎嘎嘎嘎”的啄木鸟(我还记得那个噶的节奏)……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遍这些动画片,反正就傻乎乎的就那样守着。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无线卫星天线的年代,有限的几个台有限的几个动画片,构成了我最好的童年组成部分。
所以现在看见姐姐家宝宝每天守着的是熊大熊二,我就有点淡淡的担忧。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担忧什么。总觉得童年,不应该只有这样白痴的动画。
后来,为了表示我是有认真看过动画片才下评论的。我陪外甥女看过几集熊大熊二,确实和自己小时候看到的不一样,也确实感受到了一点点白痴中的白痴的味道。
有一次我跟外甥女说,现实生活里,光头强早就被熊大一巴掌拍死了。看到她一脸不可思议,很无辜的表情。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巫婆。
于是我联想到自己,如果在我小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圣斗士星矢死了,我估计也会和我小外甥女一样不可思议,但是,我一定会反驳说,不会的他一定会爆发他的小宇宙战胜敌人的!这就是熊出没和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的区别最根本的所在,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被莫名其妙的抽离了。
但是我要承认的是电影版的《雪岭雄风》给我了很大的惊喜,从画风到剧情设置,都比电视上的大概多长了10086个脑子。惊喜,惊讶,或者说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对一切萌的东西基本没啥抵抗力。
看动画片被读书很好的划出了两个分水岭。一个是初中前,一个是大学后。初中高中我一部动画都没看过,没有为什么。“好孩子”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其实也是没有看动画片的条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外面的世界,就是宿舍教室的两点一线。
唯一的与动画有关的就是《最漫画》的连载了,但是那里面的四格漫画和《小时代》我是真的没看出什么乐趣来,唯一喜欢的就只有王浣为《爵迹》画的插图。
大学是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网络和电脑为载体,时间为筹码,推开门后一整个世界都迎面而来。那时,开始能把宫崎骏偶基桑的经典从头看到尾,一部不落。下载在电脑里,反复的看。那时候最喜欢《龙猫》,搜集很多龙猫的图片,换各种龙猫元素的桌面和头像,然后看见龙猫的玩具两个眼睛都会放光。
大龙猫,大龙猫,像是动画片里那个妹妹一样,满心欢喜。我也一直在问自己到底喜欢《龙猫》什么,直到最近看猫老师推荐的书才恍然大悟。
蒋勋在书里讲,他怀念台湾一些传统手工的东西,常常被朋友批评说太怀旧。但是他说“我觉得自己怀念的不仅仅是水缸,或者是草席,或者龙柱,而是在怀念一种创造力。” 而我之所以喜欢龙猫,道理类似。
童年的蓝天,森林,追逐,打闹,单纯,好奇与勇气,与自然的无限亲近,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这也是我们现在正在失去的东西。也正是所谓“一朵花”的开悟,说不得。
提到创造力怎么能少的了《海贼王》,太好看,已经不想再多说。它为什么好看,参考之前推送的《喜欢海贼王的7个理由》。
大学毕业后,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看动画片。是艾斯带我跳的一个又一个坑。从《进击的巨人》到《全职猎人》,这些拍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里,宏大的框架,与背后的发人深思的隐喻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实在太精彩。
坑留下了,不知道作者什么时候来填。于是我开始自己给自己寻找新的坑来跳。算是正在填补着青春期不敢任性的遗憾吧。如今,就只想任性,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别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