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有人的书,每读到一些地方就后悔,晚翻一天就后悔一天,晚翻一年就后悔一年,好比李笑来的书就曾有过这种体会。最早的把时间当朋友,觉得书名好空,结过数年后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新生,财富,都是这样的书,名字觉得好没兴趣,一翻就是后悔。后悔啥?白纸黑字的东西,早就写了,自己却弯路好久。
去年曾深刻的认为教育,是需要个体顿悟的,而顿悟需要机缘,非主观可左右,读书能增加顿悟的发生机率。现在想其实并不准确。
当今的时代,有读不完的书,看不完的电影,听不完的音乐,打不完的游戏,可以轻易获得精神愉悦,下一代完全可以不需要太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工作,说读书顿悟概率高,读什么书呢?人生去通过努力以吃苦头的方式获得愉悦的动机在哪里呢?
还是“成长”二字的魅力来解锁。其实人是很惧怕停滞不前的,许多焦虑看起来非常奇怪,物质条件好好的,为啥空虚,为啥烦躁,为啥会去比较影响情绪。也许都是因为许久没体验某方面成长带来的愉悦了,或者看不到成长空间和希望了,反而迷失到一些其它问题里,比如有千万却不能成为亿万富翁这样不是本质问题的问题里。
所谓顿悟,是人生经历成长性飞跃(或者说跃迁)之后才会产生不一样认知的,普通人没经历过足够质量的波动,百听的道理也感受不到其价值,所以自以为在思考却被困住了。反之,若有幸接触到飞跃过或正在跃迁的人,用心听这样人说话,认真阅读这样人写的文章,真是最佳捷径没有之一。许多问题,仅凭“心态”是不可能调整明白的,“修养”这东西,又不是想想就有的。这个时候借力是最快的工具。
之前曾与人表达过要向所处位置远高于自己的人连接,去借他们的视角。然自己也追问自己这种上位连接为何可以如何可以?其实缘于理解又不准确,是要向某方面成长倍速于自己的,借思维,借视角。可以是书可以是人可以是壕可以是草可以是对手也可以是朋友。上取经验下取教训。这样理解,其实很多,如果看不到,那是另一个需要认真反省的问题。任何方面永远向成长速度第一梯队的思维方式看齐,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有价值的地方。专注于如何成长,思维线条才会美丽。
也许明年看又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