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是南方农村的必备生活用品,大的有装柴火、番薯、木薯和喂猪菜的湖篮,像箩筐一样大,篮耳高至成人的胸口。小的有日常去菜地摘菜用的菜篮,大小跟砧板差不多,篮耳高不过膝盖,可以拎,可以挎。还有迷你型的小花篮,耐性好的长辈会织给家里的小姑娘用,可以装小红薯去窑红薯,或者去菜地里摘豌豆、辣椒、西红柿。小姑娘们拎起小花篮心情都是雀跃的。
从小到大,我看着奶奶辈和父母辈的人一年四季遇上下雨天几乎都在编竹篮,或者其他的竹器,如簸箕、鸡笼、箩筐等等。有的人家编得精细、有的粗糙、有的讲究、有的随意。听说我爸爸在生产队时期曾织过箩筐卖钱,可惜这么多年我竟没有从他那里学到这门手艺。这次过年回老家,看到孩子的太婆提着新编的篮子去摘菜,我忽然很想学。
说干就干,我央着太婆教我。从选竹子开始,太婆说编竹器大头竹是首选,但是对于菜篮子这些小的竹器,一般的单竹也够了。相对于生长在水边的竹子,山上的竹子柔韧性更好,不容易开裂,断裂和起毛边。山上的单竹又以外皮褪净白霜,竹节长而直的为佳。
竹子砍回来后就开始破篾。所谓篾就是竹子外面那层青色的皮,韧性很好,便于做各种造型。破篾就是把竹子用刀劈成条状,再把竹皮切出来,竹皮叫篾,剩下部分叫篾肚,篾肚的韧性差,很少用来编竹器。因为竹子有节,劈开的时候有冲破桎梏的感觉,所以叫破篾。这个叫法很是贴切呢。
戴上手套,我要开始了。太婆说先对半劈开,再对半劈开,直到劈成手指头大小的竹条。在劈的时候要注意刀和竹子的角度是平行的,不可歪偏,否则竹条就分得不均匀。我尽量按照指示来,但还是偏了。看来所有的技能都要经过练习才行,没有任何技术性的动作是简单的。
从竹条到篾条还有一个去篾肚的过程。这个过程我觉得是所有工序里面最难的。因为篾条要足够薄才可以做弯转、扭、缠绕等操作。几乎每一条我都得返工两到三次才能达标,每次太婆说“这条还不行”的时候,我就有点哭笑不得。其实我要编的篮子很小,需要的篾条不多,经篾20条,1.5米长;织篾4条,4米长;封口篾5条,2.5米长;底撑4根,40厘米长;缠底篾1条,2米长。我奋战了将近三个小时,最后手都抽筋了才勉强凑够数。
破好篾,接下来就是最好玩的部分,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编织。先是起底,经篾两条做一组,横竖各五组,交错结实后缠底,最后用底撑固定,这样就有了一个结实的、平整的篮底,之后在塑型的时候,再用力拉扯,这底都不会散的。底撑厚实而坚硬,要插到四周几个小小的格子里,太用力篾会断,力不够又插不进去。我在太婆的指点下,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压在地上,反复弄了几次才弄好。
整好底,太婆开始示范把经篾往上掰的动作,我看着简单就没认真看,伸手一扯,只听咔一声。太婆马上抬头:“哦?断了吧。”我脑子里嗡的一下:“不会吧?”如果断了,就得全部拆掉重来,还得再破一条经篾。经过检查,发现只是裂了一点点,不影响使用,我的心才又放了下来。太婆说要用拇指抵着根部,再往上掰才不容易断,而且要慢慢地加大力度,感受篾条的受力度,不要掰断了。经篾有了上扬的模样,开始上织篾,一次上两条,依次绕着编。太婆一边示范一边说:“一定要两条同时编,不然很容易出现同类,就不成了。”经过掰经篾的惊险,我再不敢大意。按照太婆的示范和提醒一面一面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编,同时还要注意转角处经篾的合拢、压直。只听太婆一会儿说:“这两边要用腿夹紧。”一会儿说:“这里也要扣住。”忽然又说:“哎呀,要散啦!”我就恨不得自己有六条腿、八只手,差点连嘴巴都要用上了。真是个混乱的场面,最后还是在太婆的帮助下把最开始的两圈编起来。这时候篮子的基本模样已经出来了,四个角是直的,篾条之间交错紧凑,不会散了,我才开始享受这个编织的过程。
最需要力气的部分是封口,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因为能够看到一个漂亮的篮子渐渐成型。封口的时候需要把经篾倒扣在篮身上,以便固定封口篾。到这里,太婆说我的经篾还是厚了,要削薄,削尖才能插进缝里。于是,我又开始用小刀把这20根经篾头一根一根地削薄。这个过程很慢,已经到了最后的部分,我不想在这里再出差错。太婆也说了如果经篾在这里断掉,是没办法补的,这个篮子也就做不成了。小刀很锋利,如果不锋利就割不出平整的切口;同时小刀锋利也意味着一不小心就会把篾条割断。这真是个吃力的活。我睁大眼睛,秉着呼吸,一根一根慢慢地削。屋子里静悄悄的,家人们都在楼上午睡,或者做其他事情,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太婆说:“下雨的时候没有旁的事情要做,做事就能沉一点。晚上的时候也是,不用想着去做旁的事,就能沉着做事。”我就笑了,太婆说得对:“沉下心,沉住气,就能织出好篮子,就能做成事。”这个温馨的下午,这个静谧的下午,很久很久以后我都会记得吧。窗外下着雨,我低着头细细地削着篾头,太婆在旁边低声呢喃,眼睛看着我。
终于封上篮口,我兴奋得拿着手机一顿狂拍,横着、竖着、正着、反着……太婆笑嘻嘻地看着我闹了一会儿,说:“要篮耳吗?要的话就还要破篾。”我听了,有点犹豫:“不要了吧,放在桌面上装水果用好了。”“要是有篮耳的话,牛牛就可以拎着去菜地。”太婆接着说。“嗯。”我有点动心。“上吧,那么多事都做了,不差这一点。”太婆一锤定音。“嗯,我去破篾。”听太婆这样说,我也释然了。我觉得太婆是个深层不露的智者,她不会正儿八经地讲大道理教育人,她会把这些道理放在日常的劳作里,一点一点地渗透给身边的人。所谓言传身教,不外如是。
织个篮子真的不容易。从选竹子到破篾到起底、编织,到最后的封口,每一个步骤都自有章法和要求。中国机长说“敬畏规则”,深表认同。无规律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有它的规则在,大到一个国家抗击疫情,小到织一个篮子,都要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