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玲
导读:2017年1月,35岁瑞士老将费德勒时隔七年再夺澳网冠军,获得人生第18冠,费德勒也成为澳网历史上两次冠军间隔最长的球员(7年)。作为一个17冠王,七年足以磨掉他的网球职业生涯,然而费德勒却又神奇的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费德勒经历了什么?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又有什么启示呢?
-1-
让我们回顾一下费德勒的精彩职业生涯:
费德勒拥有ATP史上最长连续单打世界第一周数的纪录(237周),在大满贯男子单打斩获18次冠军,10次亚军,四次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最佳男运动员,截至2015年11月23日世界排名第三。2017年1月29日,罗杰·费德勒获2017网球大满贯澳大利亚公开赛冠军,夺大满贯个人第18冠。这些数据大部分上是费德勒在2004年至2010年之间创造的。
他同时也是史上最悲情的运动员之一,28次进入大满贯决赛,输了11次,没有人比他更多。06~08连续三年在罗兰加洛斯输给纳达尔,2012年温网夺冠后四进公开赛决赛、三进年终总决赛,无一例外的都输给对手,无奈屈居亚军。2010年开始,不堪的成绩让他的球迷承认,费德勒确实老了。
费德勒遭遇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危机。
-2-
了解一下职业生涯危机期
众多的职业生涯管理专家,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从认知、探索、确立、成熟到衰退的几个不同时期。其中,比较经典的有美国职业管理专家舒伯(Donald E.Super,1910-1994)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舒伯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时期:
成长期:4~15岁,对职业的好奇;
探索期:15~25岁,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
确立期:25~45岁,获取合适的工作并发展之;
维持期:45~65岁,维护已获得成就,维持家庭和工作平衡,开发新技能;
衰退期:65岁+,退出职业并结束它。
无疑,费德勒进入了网球职业生涯的中期危机。职业生涯中期危机,是在本身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或是一定职位,面临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面临着旧知识淘汰、开发新技能的压力。普通人可能在40岁左右会遭遇这一危机,而费德勒作为网球运动员提早进入这一职业危机期,家庭生活开始,他成为四个孩子的父亲,他需要照顾家庭,与他同时代的网球运动员早已转行做其他的事情,只有他在网球运动员辉煌的尽头尝试继续坚持,受伤病困扰;费德勒网球业绩不理想,很多比赛未能进入种子选手,需要从晋级赛开始打起;一直在退役的话题边缘,如何坚持自己的运动员职业生涯?或是转型?
费德勒经历了心理上的恐惧,体能下降、没有技术和战术秘密、自信心严重缺憾等,这对于习惯了冠军光环的天王来讲,那是相当难过和不能接受的。
35岁,我们虽没有费德勒那样辉煌战绩,但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一定成绩,那些也是我们用青春生命努力付出得来的。然而,35岁同样面临着人生成长课题:旧的知识体系还能应对新的挑战吗?新的方法学习比年轻人快吗?老板给的高工资到压缩企业利润了吗?能够应对新员工虎视眈眈的竞争吗?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攀升到新的高度?我们是否还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我们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出改变呢?
职业生涯中期危机的结果有两种,第一是职位和专业技能的下降;第二是地位或专业技能的维持或上升。2017年澳网冠军的获得,让我们看到继续优雅的费德勒,他渡过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危机期达到新高度。费德勒面对职业生涯中期危机的这些经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渡过自己的中年危机。
-3-
费德勒做什么,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期危机中达到新高度呢?
第一,我想要捍卫冠军的荣誉,渴望胜利与成功。
费德勒说,“在我的私人生活中,除了这件事情(网球)之外,我在其他方面的感觉更加开心了。我并没有太多压力,因为我不觉得有必要向每个人证明我自己。以前,四处跋涉去参加照片拍摄和庆典之类的这些推广宣传活动都会让我紧张,感觉真的很不舒服。我花了很久才习惯了这些活动,习惯了被关注。不管我说什么,都会被大肆报道,我经常感到被误解。与此同时,我想要捍卫冠军的荣誉,渴望胜利与成功,这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体验。最终,你会忘记那些不好的过往。”
费德勒经历了证明自己到不需要证明自己的过程,从不习惯被关注到习惯被关注,他在过往的经历(胜利或是失败)中获得了充分自信,不管别人说什么,如何被误解,最终留在费德勒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捍卫冠军的荣誉,渴望胜利与成功”。这个想法激励和鼓舞着他一次次去尝试。《纽约时报》曾对费德勒进行专文报道,评价看他打球就是一种“宗教式的体验”,你能在他的眼中看到一个虔诚的网球信徒对这项运动的喜爱。
费德勒对网球信仰般的存在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信仰的哲学定义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信仰其实同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观念一样是我们的想法,不同之处是在于,有些想法一闪而过,像流星一样消逝,而能够成为“信仰”的则是内心十分认可的、扎根于内心的信念或是价值观等。网球冠军的荣誉对费德勒来讲,犹如“信仰”,当费德勒获得冠军亲吻球场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信仰的力量。
我们可能因为缺少“信仰”一样的执着想法,行动方面也没有全力以付,因此没有取得自己心目中、或是别人眼中的理想成就。这可能是我们与费德勒的一个重要区别。
我们如何找到那个“信仰一样存在”的想法呢?
李开复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内心总有些想法反复冒出来的话,如果那些想法让你不安份、痛苦或是兴奋的话,请马上把它记录下来,思考一下看看如何实现它。尝试去做一点努力,再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果是平静或是有点小兴奋的话,那么恭喜你,可能这个想法就是你想要的!比如,关于写作这件事,我一直有这个冲动,却一直觉得自己文学水平不行,没有开始写,但却总有声音冒出来,写吧,写吧!面对这个想法,我烦燥、纠结、痛苦,于是开始尝试写作,先是发牢骚,再记流水帐,后来把内心的感悟写出来。我把第一篇作品发在简书时,看到有人阅读、有人评价点赞,我内心平静,甚至还有点小幸福。我想,这件事我做对了,这是我想要的!
第二,不断的改变和刻意训练
从2009年起至2016年,费德勒在失败中不断改变:先是换了大拍,可以容纳自己更多的动作失误;当网球流行底线纠缠战术的时候,他改为上网截杀,以节省一点点的体力;更多时间跟家人孩子在一起,获得新的乐趣,降低网球比赛带来的压力;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邀请妻子加入他的团队,为他打理一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同时不断调整训练策略,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利用新媒体,与粉丝互动,多方位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使得他在哪里打球都像主场!当他经历一次次的失败时,很多粉丝感觉到失望时,费德勒自己却说,感觉状态越来越好!我相信他说的,因为在其他竞争对手面前,费德勒是一个透明人,他的技术战术战略被别人研究很透,他知道,新的失败不是因为旧的战术造成,而是新战术尝试的开始,他觉得找对了方向,只是还需要时间和比赛磨练!
2010年到2016年,近六年时间,费德勒再次经历了超一万小时、高水平的刻意训练,全方位调整了自己的技战和状态,我们看到第18冠的费德勒已今非昔比!哪里像其他网球手充斥着荷尔蒙的怒吼,只留下稳健、优雅、感恩和信仰!
改变带来的启示
1.变与不变的执着。对于网球,费德勒已是天王级的存在,然而为了对抗年龄、体力下降以及战术无秘密的透明,他不变的是对网球的执着,变的是“改变打法、改变对网球的态度、改变网球工具”。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其实一样,不变的是自己的职业定位或是初心,而变的是方法和手段。
2.职场高手仍需要一万小时的刻意训练。如果是职场新人的话,不断学习新内容是无可厚非的,而对于很多职场老人和管理者来讲,可能会觉得有些尴尬或是情非所愿。而费德勒失败经历后,他不断研究和学习新的网球技术,还有如新手一样经历一万小时以上的刻意训练。我们也可以尝试去接受自己的失败,体力方面、业绩方面、观念方面等,同时尝试着去学习新内容。
3.优雅和勇气。
人们说桑普拉斯是优雅的,但尚不及费德勒。无论网球成绩如何,一直不变的是费的优雅,人们形容他在场上迈着芭蕾舞步,赢球不拼命,输球也不会怒骂,不管输赢都会跟跟对手握手拥抱离场,甚至在2017年澳网决赛后,到另一个场地与观看大屏幕比赛的球迷见面,满足球迷签字合影的要求,在人们心目中,费总是那么敬业。
在这八年间,费德勒不断改变。这些改变说明了他完全没有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他对胜利的渴望从未远去。我们应该为费德勒的决心和勇气送上掌声,毕竟在他这样的年龄,依然在改变自己早就成型的技术,对于绝大部分选手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金玲:高校生涯教育者,副教授,国家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喜欢音乐、品茶、乐于分享的邻家姐姐。
留言或点赞是对原创最大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