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青春的一个元素,一个标志,一个里程碑,是十年寒窗的全部意义。
昨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武老师(小满的小学数学老师)发朋友圈说每年这个时候心里都特别紧张!
我感同身受。对于我来说,高考虽然过去25年了,可我现在还时常做这样的噩梦,高考数学题没做完时间就到了,醒来后惊出一身冷汗。这大概就是高考后遗症吧!这病去不了根儿且无药可治。所以每逢高考的这几天我都心有戚戚焉。
我们那时候报考志愿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先查分数然后根据分数情况报志愿。这样比较科学且有针对性。我们那时候是先报志愿,后揭晓分数。所以赌的成分比现在更大一些。
至今还记得,东北那一座18线的小煤城,斑驳的站台上,昏黄的路灯下,我和那个芳心暗许的男生窃窃私语的讨论着如何把志愿报到同一所学校。哈哈!青春啊!不仅仅有残酷的高考,还有朦胧的爱情和专属于那个时代的任性。这大概就是年纪一大把还常常追忆青春的缘故吧!
这几天高考的新闻层出不穷。先说一个比较痛心的。
就在昨天第一科开考不久,朋友圈一个师弟发了一条视频。打开一看,触目惊心。一个男生趴在地上,头部的周围一片猩红的血迹,估计要是冬天还能看见那血液冒着热气。那是新鲜出"颅"的血液。周围是一群警察,旁边传来亲人悲痛欲绝的哀嚎声。
跳楼的是我老家一位22岁的考生,从年龄看已经复习至少三年了,我不知道他在选择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但是我一定能想象他在复习的那些年里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在那个相对偏僻的小城市,高考依然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途径。这就是死者为什么年复一年的补习如此执着于高考的一个原因。其实,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时代,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哪怕你在一个微小的领域做到极致都有可能秒杀那些名校的学生攀到食物链的上游,至少可以游刃有余的养活自己。何苦用生命为高考殉葬呢?想不通。
说完悲伤的说一个有趣的吧!
早晨起来刷新闻,看到北京101陪考的辣妈们穿着一水儿的旗袍,博旗开得胜的彩头,真是用心良苦。这拨儿考生的家长一般都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颇高。都希望在这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考取好的学校,好让孩子的人生路走的更远更广!
脑洞大开的还有河南的家长,他们租用985、211路公共汽车用做陪考家长休息的场所。上面打着"天王盖地虎,都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的横幅。在当下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匮乏的前提下,家长都希望孩子尽量能上个好点儿的学校,真"煞费心机"啊!
昨天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也参加高考,因为孩子比较独立,拒绝妈妈陪考。妈妈不能去考点儿,心里还放不下。什么也做不下去,就去奥特莱斯购物了。我特别理解朋友此时的心情,其实她根本就无心购物,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儿子,题目会不会做啊?考场发挥正常吗?朋友只是用购物的方式缓解心中的压力而已。
以上家长林林总总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咱们再来看看考生的表现。昨天刷腾讯新闻。考生们考前有的烧书,有把书撕成碎片从楼上扔下来,用这样的方式减轻压力。
我一介草民不敢对国家的教育制度妄加评论。我只想对烧书君和撕书君说,高考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恰恰是学习的开始。这十年的寒窗苦读只是让你得到一个走入大学的通行证,步入社会的敲门砖。要想大学毕业后不断的成长,那就要不断的学习。包括学习专业和学习如何做人。专业是你将来的立身之本,说白了就是你吃饭的本事,所以这个必须要学精学透才能更大化的实现你自身的价值。
学习如何做人这个题目有点大,区别于书本上的知识就是这个问题不像书本上的题目有唯一的或者固定的答案。比如,职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怎么办?如何和你的上司相处以及如何更好的和团队合作。这些问题都是你如何做人的问题,说的时髦一点就是情商问题。如何给出合适的答案需要习得一定的能力。所以说,孩子,不要过早的把书扔掉,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请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去天津办事的路上,流水账似的记录了这些,算是对25年前那个高考的一次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