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宝石山,也不知去过了几次,然苦于人多,未尝畅游,于“宝石山”之美名也不曾领略得几分,实可引以为憾事。想起每次去法华寺的情景,也是类似,出家之地尽是在家之人,我曾为此发过牢骚——
“西湖之恶,恶在人多,然多人不识其之真美。宝马香车者众,附庸风雅者众,到此一游者众,也许真美已是不复再了,所谓西湖者,盖一美名耳。我之游西湖,不过亦是到此一游者之类罢了。”
当然,我也无有识得真美的慧眼,发这样的牢骚,更多的,还在于人误了我的行程,遮了我的视野,挡了我的去路,而我又是喜静的,一人幽然于山间的快乐,总被不期而至的人流所打碎,这快乐便流失了三分,三番五次之后,便薄于鞋底的清泥了。薄不如无,便只得迈步往回走了。
近几日,难得的空闲,便又起了游山的玩兴了,正值北方的冷空气大举南下,一路扎营练兵,打打杀杀的,这天的云气的精血落到地上,冷雨阵阵,雨点如冰豆般的打将下来,夜半卧在床上,倒是听得清脆活泼,可以入梦境,清晨早起时就可谓是冰风劈面了,冷得很。这样的天气,游山本不佳,但雨天自有雨天的妙处。这妙处,其一,就在人静,而山深(当然,说西湖的山深,更多的,是言其意境,非指其实),其二,在于云雾助兴,飘渺于其中,有远离尘世之感,虽然这感觉,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似的自欺,但能得快乐,又何求是否虚幻呢?
从北山街错落的民居一路择道而上,到了尽头再无屋瓦处,便是宝石山。这一带的民居极有古朴的村趣,高低相望,雅野参半,山脚是现代的建筑围拢的小区,渐行向上,抬眼之处,便露出了一两幢青砖灰瓦的旧别墅窈然于古木青山间,或是朱红色,漆迹半落,从房门里走出的女人也是四十开外的女人,红颜未落,倒是看着多了一分娴静成熟的美态。睡衣睡裤的打扮,看人的眼光,还带有三分的惺忪,仿佛未醒,仿佛醒来了还在梦中。
转过竹林,踏在青石板的山间步道上,漫步信游,四寂无声,鸟鸣于竹外,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这幽鸟之声恰到好处,不聒噪,也不稀疏,聒噪就显得杂乱,稀疏也变得冷清,时有呼应,一路点缀着,不曾断得过。如果山间有泉声相和的话,就绝妙了,大有琴箫合奏的意境在里头,听泉为琴,听鸟为箫,人生之快事也。
走不多时,云开天霁,林风飒飒,远处传来长啸声,大概登高者已至高处,恰金乌拨云,便引吭高歌了吧。我走在山腰,日光透过秃树的缝隙露下来,一条条的闪着耀眼的白光,看得很是清楚。我的脚步也随着轻快起来。山间的行人也渐多,但我的快乐已收获。
宝石山,山洞为首奇,有黄龙洞,紫云洞,蝙蝠洞,虎洞,金鼓洞等诸多洞天福地奇观。未曾尽赏,我所去的,最可称奇的还是属紫云洞。低地处巨石斜壁陡然而上,中间便构成了一处石壁为墙的洞穴,可走处离外界地面约四五米深,极深处,虽高压钠灯下注视,不可见底。洞中窥天,天若手掌,洞中看云,悠然有姿。总看到古代小说中的神仙,都爱住在洞中,这洞倒还真是修身养性的好所在。
紫云洞为“校长”所推介,在此,深谢之,不然,也许我始终也不曾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