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洪伟老师怀念他的一位老师,他说这位老师喜欢打孩子,完不成作业或者调皮捣蛋,都要挨老师的板子。而且,老师很有招,她说,不是我要打你们,是孔夫子留下的戒尺要打你们,哈哈。孔夫子冤吗?
洪伟老师说,几乎村里所有孩子都挨过这位老师的打,因为她执教至少30年,但是没有学生恨她,相反,大家都很喜欢很怀念这位老师,为什么呢?因为这位老师,只打,不说。制定了规则,违反了,那就是打,不需要再言语说教。这就在小孩子心里,形成了一个概念,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但是没有老师的评判,并不会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懂事了,不是好孩子了或者笨蛋一个等等。
棍子打在手上很疼。但是孩子们长了记性。身体的感受也许比头脑接收到的教导更有效。这样说,当然不是提倡要体罚学生,而是要提醒大家,相比身体的痛,孩子们更受不了的是被贴标签,是言语的伤害。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爱孩子,在无数次孩子点燃我们的怒火,我们强压下来,努力试图做个好妈妈时,不妨反思一下,住手的同时,我们住口了吗?我们是否天天喋喋不休地给孩子建议,教导,甚至各种训斥?就在我们无意识的唠叨中,我们就给孩子贴上了无形的标签,你怎么这么笨,这么不听话,你应该如何如何,就在我们的话语中,孩子要么迷失了自己,要么就升起了抗拒之心。总之,我们还是学会闭嘴,给孩子一片清静比较好。
记住,放下自己的评判之心,关闭自己的评判之音,才能真正地倾听,欣赏孩子。
对孩子如此,对家人,对朋友也是如此。记得,口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