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云霞的弟弟亚民夫妇在马德里开饭店,但他们开的是西班牙餐馆,弟媳不仅自己能够掌勺做出让本土人认可的西班牙菜式,还要教来自南美洲的手下帮厨如何做菜。在餐馆、酒吧云集的马德里,他们位于市中心的餐馆客源稳定,生意不错。
我和云霞母女这次来马德里,随时可去他们餐馆就餐,女主人在厨房发号施令,给我们上这个,上那个的,有时还亲自给我们做,我还是第一次体验这种“餐馆是我家,吃饭不要钱”的座上宾待遇。
女主人热情有加,恨不得把拿手的西班牙菜品都做给我们吃,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冷汤,一个是鸡蛋饼。
冷汤端上来,我还以为是国内吃过的浓汤,红红的,尝一口却是冷的,但非常好喝。原来,这是用生的番茄、胡萝卜、红辣椒、大蒜等蔬菜加面包、橄榄油、盐和胡椒粉做成的一道汤。是西班牙很普遍的汤品。
我奇怪,不加热汤怎么会浓浓稠稠的?女主人介绍说,汤里不加一滴水,面包和其他蔬菜经过高速粉碎搅拌后就成了这种浓汤样。因为制作工序比较繁琐,所以她一次就做15公斤的食材,成品汤满满三大桶,放在冰箱冷藏,可以用上好几天。
鸡蛋饼是用土豆和鸡蛋做的,是当地人最喜欢吃的早餐食品之一。两样食材很普通,但用了西班牙的制作工艺,成为风味特别的美食。制作关键是土豆要用小火在油里炸熟,很费工夫,外面不能像肯德基薯条那样炸硬,要慢慢炸到酥软为止,然后与鸡蛋液混在一起摊成2厘米厚的饼。我问,把土豆放在水里煮熟不行吗?女主人回答,只有在温油里炸熟的土豆才能作出这种口味的鸡蛋饼。
多日来,我已经领教了西班牙餐饮“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一面,普通食材的很多吃法突破了我的认知。比如早餐我点个羊角面包,最后厨房里端出的是一个压扁了的、大大的、夹着奶酪和火腿的、热的羊角三明治,完全改变了性状,而且一个人根本吃不了。
然而,亚民夫妇钟爱的还是中餐,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必定要做上一顿中式晚餐犒劳自己的中国胃。在马德里有7至8万华人,已经形成一个类似唐人街的华人集聚地,越来越多的中国食材在马德里落地,可以不费劲地在家过中国日子。
今年中秋,华人都过团圆节,中餐馆人满为患,亚民夫妇招呼我们一起在家过节。一看,是满满一桌似乎久违了的中国菜肴,有芋艿、毛豆、烤鸭、月饼等传统的中秋必吃食品,还有中国人难以割舍的红烧肉卤蛋,炒青菜等。我们这些去国离乡者在特殊的日子从这桌菜里获得心灵的慰藉。
不过,女主人最后端上桌的,是比海鲜饭高级的西班牙龙虾饭,照顾到我们的口感习惯,饭烧得较熟,不夹生。女主人自己不吃,说每天闻都闻饱了,而我们不仅吃得口齿留香,剩下的第二天早上烧泡饭,吃得锅底朝天。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西班牙也一样。亚民夫妇似乎觉得中秋节没有在饭店里招待我们有点过意不去,第二天晚上请上我们和他们朋友一家人去中餐馆再吃团圆饭。
时间已是8点半,西班牙人的晚餐刚刚开始,餐馆里的圆台面预订一空,店员说,还有一桌预订11点钟来吃,可以让我们先吃,但务必在11点钟之前吃完。根据介绍,西班牙人的作息时间让全世界不适应,早上9、10点钟是他们早餐时间,下午3点钟开始午餐,5点钟去上下午班,晚上8点钟下班。
西班牙也是一个注重室内外环境装饰和布置的国家,我们所到之处,餐厅酒吧普遍雅致宜人。而这家中餐馆与在其他国家看到的中餐馆类似,室内装饰总是土中带俗,完全不能与所在国的餐厅PK ,这家也是如此。
然而,一盆盆菜品上桌,立即赢得交口称赞,不仅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味道正宗,一点也不比国内餐厅做得差。虽然都不是什么高档食材,但每一个菜都很有滋味。用红枣夹糯米粉做的“心太软”,甚至比我在国内吃过的还好吃,枣子竟能做得有点脆性,和着软糯的芯子一起吃,不仅香甜,口感也很特别。蛏子炒得鲜嫩肥厚,吃着很过瘾。家常豆腐用的是嫩豆腐,也比国内吃过的口感好,还有蟹炒年糕,炒山粉(山芋粉条)都是满满的中国味道。席中还上了一盆生蚝,是西班牙人的最爱,他们常当小吃,这也是饮食西化的云霞侄子小渊的最爱,而我们则不敢尝试。
整桌菜品的价格4、5欧,7、8欧不等,多宝鱼等海鲜也就十多欧。对西班牙人来说,这样吃顿饭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