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鸟写作
红,是中国红。
剪纸,也是中国红。
今天的阿华,已经握了剪刀四十余载,望着手上厚厚的老茧,她颇感自豪。
“哪一个剪纸人,手上是没有老茧的呢?”
阿华是在上海城隍庙旅游街上的一个剪纸手艺人,她有自己的铺面摊位。
每次顾客走过来,首先映在他们眼前的就是“中国红”,有中国结、中国福、中国心……在桌子两侧,则是阿华在全球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只不过这个照片不是一般的旅游照片,而是她携带红剪纸与各国友人的合照。
阿华颇自豪地给来客介绍着照片:你看,这个是吉林省书记来我这里,和我合照的;这张是我去俄罗斯照的,里面的小孩都是来找我做剪纸的;这张是在法国,那里的人可友善了!
阿华并不急着介绍她的红剪纸,而是颇有耐心地为来客介绍照片。
这一张张照片,都是回忆啊……
四十多年前,阿华每天都和丈夫在农田里干活。
功夫长过命(广东谚语:工作比命长,形容工作要干的活永远也干不完),再怎么努力耕种,她的腰始终是弯的。
腰是弯的没有关系,只要身心是舒服的,就够了。
能让阿华感觉到很欣慰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都能用自己的剪刀,在红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公鸡报晓、龙凤呈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能在某个地方尽情挥洒着自由的意志,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妇来说,简直是一辈子的奢望。
读书少,耕田多,十多岁嫁人生子,带娃,下田,做饭,顾家,这些是一个农妇一生的常态。
你要问她什么是自由的意志,她会笑你,这娃说什么话呢?
话是不会多说的,在阿华的每个静静的夜晚,她都在屋里做红剪纸。
丈夫发怒了:天天瞎搞什么玩意儿!浪费灯油钱!你瞎搞这些玩意还不是我养你,天天懒成这样,还不做事!养你有什么用?以后不准搞纸,再让我看见你搞这些玩意,我不光把它们都给撕掉,我连你也一块撕掉!
……
丈夫总是在喝醉酒时喋喋不休地骂她。
可是吧,当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真的有人拦得住吗?
从此以后,阿华只能等丈夫睡着以后,再点上煤油灯,静静地剪纸,黄色的火光下,摇曳的是中国红。
阿华其实很小就接触到剪纸了。
小时候,奶奶的房间里总是放着一堆红色的纸。那时候,奶奶会在夜晚很耐心地教阿华剪纸。小小年纪的她,已经会剪出一片云朵了。
不过每次她妈妈总是让她快点去睡觉,好像这是什么浪费时间的事情。
可不是吗,浪费了阿华四十多年的光阴。
四十多年的光阴,阿华学会了怎么剪出红色祥云、孙大圣、十二生肖、百家姓……
光阴,不负有心人。
来到阿华的工作室,展现在桌子上的是一副宽一米多,长三十多米的“万里长城”剪纸。这幅画耗费了阿华两年的时间,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精心地进行雕琢,才得以面世。
“剪纸这门手艺,没有十年是出不来成果的。我当年白天种田,晚上去钻研这门手艺,一晃就是十多年。后来,我侥幸得到‘中华巧女’的奖项,我慢慢就把农活辞掉了,开始专门搞剪纸。”阿华望着眼前的“万里长城”,不胜唏嘘。
“剪纸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年八年,你是学不会的。每个工艺人都要有一把自己的剪刀,这个剪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艺人自己打磨出来的。剪刀就是工艺人的手,怎么剪?剪多块?都是学问。
就拿“狗”来说,一条“狗”有十多种设计方法,每个设计都有不同的寓意。再看那幅《钟馗纳福》,里面的人物胡须有一百多条,每条三毫米,都要一条一条剪出来。”阿华很容易就打开了话匣子。
剪出来的纸呢,为什么大多数都是中国红?
“剪纸是我们中国,我们的名族自己拥有的东西,这个东西是美好的,是向神灵祈福,是为祖先祭祀的,是应该传承下去的!”阿华继续说道,“去年春节,我应邀去捷克为当地的友人带去形形色色的剪纸,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对我们中国独有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谁说不是呢?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国为世界的多姿多彩贡献了太多,太多……
阿华不光在春节的时候去了捷克,她还把“梅兰竹菊”、“中国四大美女”、“山海经奇珍异兽”、“十二生肖”、“西游记大圣”、“中国结、中国福、中国心”等等众多的红剪纸带去了法国、台湾、葡萄牙、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外国人喜欢我们中国的东西,我们就要把它发扬光大啊!”阿华为祖国的艺术颇感自豪。
不光如此,阿华还收了四个徒弟,各个都很争气。阿华也常常铿锵有力地对她们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咱们一定不能断掉!”
如今,阿华在上海城隍庙的街头,没有太豪华的排场,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铺面。
但高兴的是,那条街上,有好几家和阿华一样的“红剪纸”。
原创:朋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