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作与生活忙碌了一整日,归家途中,倘若有一个舒适的座位让你倚靠放松,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享受。
近日,上海地铁9号线车厢内,一位年轻小伙就因这舒适的座位,与其他乘客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事情起因于一位站着的热心阿姨见到一怀抱幼儿的女性乘客上车,便请求面前一位年轻小伙子让座,但遭到小伙子以自己很累的理由拒绝了,而由此引发了周围乘客与年轻人的一场争吵,双方甚至产生了不友好的肢体接触。
因由年轻人不让座从而引发冲突的相关新闻,可谓屡见不鲜,然而此次事件却又与以往有所不同。
该事件的主人公不是利益最终的获得者,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要求座位,而另一位主人公却仍是饱受争议年轻力壮的青年人。
人们出于本能的善意,多关照弱势群体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将这份善意作硬性规范,恐怕只会让人感到寒意。
如果强制性认为年轻人有胳膊有腿,看起来四肢健全健健康康且活力无限,就必须起身让座,这是极为不合理的要求。
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之前,就笃定他人因此缺乏一定涵养,实在不妥当。
正如小伙子所言,他是忙了一天,累坏了,起初也打算起身让座,却因阿姨这番“蛮横”的道德绑架似的解释生气了,才选择了不让座。
热心阿姨的善良与真性情,我们有目共睹,但阿姨倘若把这份善意更为合理地平摊开来,也试着站在年轻人角度看问题,把话说的更礼貌妥帖,也更为理智与和气地讲道理,也许这个出于好心的“让座”要求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
年轻人辛苦工作一天,似乎看上去依旧青春活力,实则一切又怎只是表面上的现象,他们也会抵不住那份来自奔波的劳累,也极为需要那样一个看上去舒适的座位,让自己的身体有片刻休憩,攒足力气走回家中。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上海地铁那位年轻人,他在选择不让座之前,原是有起身让座的准备。
在纠问这一代年轻人是否丧失古往今来美好的道德品质之时,我们更要认识到,年轻人放弃为需要座位的怀抱幼儿的女性“让座”,这背后的转变意义。
与此同时,小伙子先上车,占到了非老弱病残的座位,似乎意味着他获得座位的暂时使用权,但这并不能说明,座位只能由他一人所占有使用。
如同,大妈大爷们占领篮球场进行跳舞活动这一事件,在公共资源面临紧缺的情况下,协调放宽篮球场的使用权,让空闲宽敞的场地能够充分被利用,使公共资源在跟不上时代快节奏发展的时候,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的使用,比起争论篮球场只能打篮球问题,充分利用资源才是更应该思考的方向。
小伙子在使用座位的权利,在面对更为需要的群体,应要更为理性冷静思考,切勿意气用事。
面对有限的公共资源,人人都渴望占有,让不让座,虽不该绑架似涉及道德问题,但我们也应该认清,那份原有的“让座”想法,本质是希望弱势群体因一个座位,规避了潜在的危险,因他人放弃了这份待人友善的初衷,也许小伙子应该在抉择之前,可以再理性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