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完了《大量阅读重要性》这本书,恍然大悟,阅读原来这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最大的概率可能就在于阅读量的不同,卓越人士的阅读量肯定比小白大,专家、学者的阅读量肯定比普通人大,学习好的孩子肯定比学习不好的孩子阅读量大,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一、常阅读与不常阅读的差别
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好像真是这样,小学之前我的阅读量很小,那时候父母也不懂得给买书,自己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所以我的作文真的不好,老师每次留出作文的任务,我不知道怎么写,甚至不知道写什么,常常是拖,拖到最后一天不得不交,也从来没有过高分的作文。不过我现在很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坚持每天陪她读书,坚持打卡100天。
工作后,我的短板是不会写材料,肚子里没有墨水,脑子里没有思路,读完这本书,我懂了,一切都源于阅读量没有达到,还好我现在爱看书,也学到了很多阅读技巧,快速阅读、主题阅读、精读等,从现在开始来弥补小时候的缺失,开始刻意练习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从简书的每一篇文章开始。
书中提到,大量阅读的反面是“精读”,这本书不提倡精读,何为精读,就是咬文嚼字,不应过于考虑某段话甚至一句话的意思,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掌握全书的结构、脉络、核心思想,太注重细节,反而会影响对全文的把握。
二、大量阅读,高效输出
输出的前提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含什么?文字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大量阅读吧,你会收到以下效果:
1.快速看懂文章,准确抓住文章重点
可能刚开始不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就像快速阅读一样,在没有练到一定数量之前总是体会不到快速阅读的好,一旦基础打好了,质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在你不经意间就改变了。
依据刻意练习理论,首先通过大量阅读练习建立心理表征,看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刻意去总结其重点和核心,练习的多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2.正确且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有人在知识管理群里问彭小六老师,怎么进行输出?小六老师给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
小六老师想表达的是,我们看到的一篇文章,冰山之下是作者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理解力及表达力,文章是显性的,支撑这篇文章的是冰山下面的隐形能力,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锻炼,并且提高。
3.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
我们会常常看到一些自相矛盾,逻辑混乱的文章,我自己也常写出这样的文章,其实问题的根源是常识的欠缺,知识体系的匮乏,但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
4.文章内容不落俗,有独到见解
独到的见解在是吸收、消化大量观点之上的,看的多了,写的多了,才能形成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一个观点,“作者已死”,指的是看完一本书,不用固执的去探究作者想表达什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输入的选择很重要
书籍类型 提高能力
经典名著 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优质的论述文章 思考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法官判决文和侦探小说 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知识性文章 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国际新闻 了解大事件
教科书 应试需要
根据需要选择性读书,也可以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四、如果培养阅读能力
第一步,很简单,买个一书架,装满书,每天坚持阅读
不记得谁说过,大概意思是心中装着一个图书馆和一个书架的文化底蕴是不一样的,心里只有一本书的内容和拥有一书架书的内容也有差别的,所以先从建立目标书架开始吧。
第二步,阅读完,做输出
阅读完一本书,整理出书中的重要内容加上自己的见解、感想,做出PPT分享或者读书笔记,讲给你别人,教是最好的学,就是这个道理。
话不多说,阅读吧,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