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上初中以后,除了小学时的语文、数学、英语继续延续到初中以外,又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如果新增的这些课程还是按照常规的听课、记笔记、作业、背诵等学习方法的话,那么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会大量增加、学习负担无意也会增加很多。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新增的课程就会发现,历史属于社会科学类,地理、生物以及后面要学习的物理、化学则属于自然科学。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大的尺度上来看的话,人类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是呈现网状结构,具体到每一门学科,则通常呈现的是树状的知识体系结构。
不过由于文字书写的局限性,在将树状的知识结构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只能采用线性的结构进行阐述。因此如果要呈现科学知识原有的结构体系,那么就需要我们尽量将书本上线性的知识结构再还原为树状或网状的结构,才能看清楚这门学科的本来面貌。
大多数人构建一门课的知识体系通常是在大脑中进行的,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工具能够展现树状或网状结构呢?答案是思维导图就是这样的利器。
拿初中的历史课来说,在书本上通常会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该朝代相应的人物、事件等,所以很容易给人的感觉历史是以时间线展开的。的确如此,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课本的话,就会发现不论哪个朝代,历史书都是在时间、地理位置、人物及事件、制度、经济、文化、军事等维度进行阐述,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在“朝代”这个节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以上维度的各个节点,那么很容易将历史书上的关键信息用树状结构展现出来。
下图是根据初中一年级的历史课本做的秦国历史的思维导图:
从上图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秦朝的关键信息。
随着课程的进展,可以逐步完善各个朝代的树状信息。随着这个思维导图的补充和完善,很容易通过对比发现各朝代在制度、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差异和关联,而通过差异和关联去记忆所学知识能够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地理、生物等课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展现其知识结构。
画思维导图将知识图形化也很容易让画图的人有极大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我想是写所谓的历史作业得不到的。
学习思维导图除了能展现知识的结构以外,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整理、归类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本已经不仅仅是需要记住书上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能学会将线性描述的知识转化为树状结构的图形,从而能看清楚作者头脑中的知识脉络。这个能力一旦具备,那么在今后学习其他课程时很容易做到事半功倍。
在这个移动终端普及的年代,掌握更多的知识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而学习能力的高低才是在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从锻炼能力的角度看,生物地理历史课比语数外要重要的多,因为这类学科恰恰是最能锻炼孩子能力的。
那么该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呢?我的答案是,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的优化并推翻自己之前画的导图,才能不断的迭代升级。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想学会思维导图自己动手画是唯一的路径”*3。
2018年11月7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