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实招:破解学生几何课能听懂,课下就是不会做题的七条策略
一、对几何中的概念、公理、 定理、推论多进行三种语言转换表征。
三种语言指的是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例如直线AB平行于CD这就是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就是AB ∥ CD,图形语言就是
A一一一B
C一一一D
多让学生对几何中的概念、公理、 定理、推论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
二、 对几何中的概念、公理、 定理、推论的图形要打破惯性思维,要注意全面表征。
比如一些教师在讲课时一提到平行线就画的是水平的一组,又比如一说三角形的高画的就是锐角三角形的高,这就是潜意识惯性思维。而全面多元表征指的就是把水平的、竖的、向左斜的、向右斜的、二条画的不一样长的等各种平行线图形全面无遗漏表征出来,利于学生对平行线本质有更好把握;同理对三角形高的概念就要把锐角、直角、钝角都画出来,把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并画出来。这样的多元表征才能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定理本真,整体建构。
三、 对几何中的概念、公理、 定理、推论的抽象图形务必放到真实的几何题中去辩认、去二次实例表征,即把抽象表征推进到真实表征。
我们知道,几何教材在讲新 概念、公理、 定理、推论时,多是进行了高度抽象,尤其是把背景图形全部排除,单独、单纯、单一。?一卜1突出所学内容,即标准图。比如讲平行线判定定时,所呈现的皆是规范的二条横向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学生很好辩认、理解。然而学生在真实与平行线有关例题、习题中遇到的多是一个复杂的图形,比如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是标准图形的“二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图形,一个图形中可能有好几组平行线,分别被不同直线所截情况,若不特意把抽象规范单一图形放到真实、复杂的几何题中去辩认、去二次实例表征,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概念能力就会人为受限。
四、建立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几何图式,增加在综合图形判断中直觉;归纳证明角、线段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方法,利于学生从宏观视角凭直觉寻找解题思路。
有经验教师非常重视提炼三角形全等相似几何图式(模板)比如, 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可归纳为:“A”型图及斜A型,“X”型图及变式`“母子”型图等。
有经验教师还注重归纳证明角、线段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用排除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五、构建从条件到结论逻辑推理小模块,利用模块组合快速高效准确解题。
比如关于平行四边形性质就可以进行如下条件结论推理小模块训练: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图形提供了什么信息:思考己知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邻边的比、邻角的比求邻边的和、邻边长、邻角度数
(2)、出示一个有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图形提供了什么信息:思考图中有几对相等的角、三角形?
(3)、出示了有二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图形提供了什么信息:图中有几对相等的角、三角形?己成一条边和一条对角线长,求另一边取值范围?己知一边长,给两条对角线看能否组成平行四边形?
(4)出示了有二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添了一条过对角线交点的线与两边相交,问这个图形提供了什么信息?思考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5)出示了有二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添了一条过对角线交点的线与两边相交并延长与另二边相交,问这个图形提供了什么信息?
(6)出示添了一条内角平分线的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图形提供了什么信息?思考相关知识在提供习题中运用。
(7)如何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画两条直线,将其分割成四部分,使含有一组对顶角的两个图形全等?这样分割线有多少组?
六、重视顺推、逆推、顺逆结合两头凑的几何题解题思路指导。
几何题解题思路不外乎从己知推向结论或从结论反推到己知的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两头凑的三种方法。让学生明白逆推顺证(写)道理。若不重视解题思路强化指导训练,把重心只放到做题、书写步骤上,定会造成几何例题讲时能听懂,让学生自己单独做时无从下手、找不到思路,即常说的能听懂就是不会做。
七、改变传统几何教学模式,尝试表征加猜想全息学习新模式。
表征指的是对例题中的条件进行下列重点解读:1)复杂句子缩句;2)同义句转换;3)推理;4)解释;5)隐藏等量关系;6)隐藏条件;7)联想。表征就是筛选、提取、重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关联、加工、建构。
猜想:猜想不是瞎猜,围绕所给条件猜想下面会问哪些问题或后面会给什么条件。所提问题与表征的等量关系、推理一定要有关联。
猜想就是根据现有信息推测出题人后面会再提供什么信息或会问什么问题。
因此讲例题时,不是把例题全盘托出,而是依次给出条件,引导学生表征与猜想。
这样借助表征+猜想实现了每个条件及整题一题(条)多思,一题(条)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同时,借助表征+猜想还实现了对每条信息、每个题多元思维。从正向思维(直接代公式、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公式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给生活经验有关、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一个题用到多个知识点、公式或放到综合范围内看是否混淆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