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无用:一千年前,一场“高考”改革的“撕逼”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各位读者是否记得自己参加高考时的作文题目,就算记不住题目,但对两句话肯定有印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为什么要诗歌除外呢?要知道我们中国可是盛产诗词歌赋的国度。其实这个问题,在一千年前就争议过,当时的争议甚至还包括要不要考古诗文默写

1071年二月,北宋朝廷发布了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方案:废除专业考试,进士科不再考诗赋、默写经文。所有进士科考生都必须选修一种经典,加上论语和孟子。考试内容为经典大义,殿试时再考政策论文。

宋代的科举制度,继承唐代,早期分成进士、明经与诸科。明经与诸科,可以视作专业考试,考生选择一组经典、历史著作或是一种专业(可能是法律或典礼)。进士科重视的是通才,地位最高,将来出路比较好,考试也最难。考生必须创作诗、赋,默写古代经典,另外则是政策论文。

明代科举放榜的盛况,宋代大概也不亚于此

这样的考试能考出甚么人才,没有定论,但大家也就这么考过来了。

大概在11世纪50年代,一批以范仲淹为首的青壮政治家,怀抱打击朋党、拯救世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想,打算推动改革,翻转朝廷。范仲淹提出了著名的十事疏,包含人事、财政、民生、国防的改革方案,其中教育改革一项,便要求检讨科举考试内容,找出一个最好的人才征选办法。

如果把这个问题简化一点,官员念兹在兹的,就是到底要不要考诗赋。写诗很好玩,推砌词藻也很有挑战性,但你考他音韵正不正确,到底有甚么用呢?踏碎琼瑶,是能踏碎契丹、党项的大军吗?

至于默写,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范仲淹的批判很凶狠,但方案比较保守。他认为人才必须在学校中培养,在学表现优异的,才能考科举。考试顺序应该改变,舍弃默写,先考经书的「大义」,如果一定要用今天的概念理解,大概就是用申论题,考「核心价值」一类的东西吧。通过大义考试的人,才能再考诗赋。这样一来,录取的考生才不是一群不懂公平正义的书呆子。

这个方案还没真正开始就夭折了。原因很多:朝野恶斗、改革派人缘不够好、皇帝不够挺。不过,「诗赋无用」自此成为教育改革很重要的基本理念。

到了11世纪70年代,范仲淹的后继者(虽然他绝不承认)王安石的教改方案,基本上遵循这个预设,并且野心更大。王安石的基本想法是这样的:考试是为了招募人才,如果都招来一些只会写诗喝酒的文人,政治军事一窍不通,有甚么用呢?诗肯定是没用,还是废了吧。只要懂大义,能写时势评论就好。

北宋变法史上的重要人物,由左至右:王安石(1021-1086)、司马光(1019-1086)、范仲淹(989-1052)

这实在是很重大的变革。想像一下,你已经为了考试投入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教科书也买了不少,精熟某一种答题方式,现在一下子告诉你,“对不起,我们不考这个了”,是在开玩笑吗?即使在当代的开放环境下,考试方法改变,还会引起家长抗议,何况是以科举为出人头地唯一解的宋代?

范仲淹的盟友、几番大起大落的真‧政坛不倒翁‧欧阳修,在50年代担任主考官的时候,曾坚决修改录取标准,所有喜欢推砌词藻、文风华而不实,号称太学体的考生,通通落榜。这些人本来都是万众瞩目的文坛新秀,不甘心被打脸,于是趁他上班时号召同志路过,痛批欧阳修黑箱操作,甚至写祭文丢进他家。一次考试可以弄到这么严重,涉及制度修改,当然不能不慎。

代表这种顾虑的苏轼,当然不会坐视不顾。1071年正月,教改方案正式发布前的一个月,他上书皇帝,建议沿用旧案,不要随便改革。苏轼的理由是:号称对当代比较有用的策论,其实只是文字游戏,考生完全可以事先准备很多陈腔滥调,临时再拼凑黏贴,是一种简单的嘴炮,而且还很不好评分。

文人聚会怎么能不写两首诗呢

比起来,诗赋是一种原创的艺术,而且观诸过去,诗赋取士未尝没有人才,而精通所谓「大义」、很能大发议论的,却可能反而是酸腐学究。

苏轼最后也放了大招:「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诗赋”、“申论”都是垃圾!」(自政事言之,则诗赋策论均为无用矣。)

王安石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改革不能半途而废,他想要尽善尽美。在他来看,将人生最精华的岁月,拿去学习诗赋,是一种浪费,等到当了官以后,与社会脱节,甚么都不懂,如何培养治国的人才?(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因为他这么坚定,神宗又这么挺他,于是才有开头提到的当年二月的公告。

自此到北宋灭亡的55年间,除了短暂的元祐政党轮替期间(1085-1093),朝廷曾一度恢复考诗赋;在徽宗、蔡京主政的深化教改时代,甚至一度连科举都废除,完全透过学校取士。

王安石的教改,看起来大获成功。

据说,在12世纪开头几年,还曾有官员要求,凡是学习诗赋的,都要打一百下屁股

当然,王安石也好,王安石的敌人也好,最终逃不开形式主义的如来神掌。为了适应考试,再有理想的知识,也必须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据说王安石自己都感叹,推动价值教育,并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

「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

当他自己的理论成了教科书,也就被系统反噬,失去了本来预期的弹性与创意。这或许也映证了苏轼的预言:叫这么大声,还不是没用

也许,他们的敌人,根本就不是彼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099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7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2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70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2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35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37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9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30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1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49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1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0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06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04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家最难得的,是稳定,不管多好的事,一旦动静闹大了,就不再是好事。 然而纵观古今,有大变革的国家往往已处于不得不变...
    王文远阅读 1,536评论 0 12
  • 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
    李洪焱阅读 617评论 0 5
  • 原文 价格是怎么出现的?如果熟知庞巴维克的人应该还记得,他对价格形成的精彩叙述——由边际对偶得出。庞巴维克所做的,...
    茸小呆阅读 636评论 0 1
  • 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填完。 上一篇讲到学习不要只拼天分,得有套路,但篇(shui)幅(ping)有限,没来得及讲...
    阿阿马阅读 653评论 0 3
  • 读了《魔鬼经济学4》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的末尾最后一页的标题:你所得到的最佳忠告是什么?顿时让我来...
    一访文阅读 375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