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爱慕虚荣,缺乏勇气面对客观现实,千方百计让我们相信自己绝对是高大上的NB人物,用尽手段粉饰生活以便让我们觉得自己活着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同时大脑情绪化,不理智,充满偏见,这种偏见包括对自己的正面偏见和对他人的负面偏见。我们的大脑经常被无意识控制,而不是我们自以为靠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充分掌控生活。我们的大脑意志力非常软弱,很多偶然因素都会对它造成深刻影响。总之大脑是十足的自恋狂+神经病。
好像《大脑里的8个骗子》本书作者说了一大堆大脑的坏话,实际上不是这样。大脑的这些缺点,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是它的优点,没有这些“缺点”,我们的情况会糟糕一万倍,甚至会生不如死。
比如大脑爱慕虚荣。如果现实让它不满,它会制造幻想(比如大多数人都会做白日梦)让自己陶醉一下,暂时躲开烦人的现实(如果长期靠制造幻想来逃避现实,那有可能就是妄想症患者了)。同时大脑在选择记忆这块也相当奇特,对塑造正面自我有利的记忆,会被大脑认真细致地保留,而那些关系到负面自我的记忆,比如说你小时候经常被老师爆K,被同班女生打哭,青春期的交往又遭到N多女生拒绝,同时也没几个铁哥们,好不容易走向社会,某种机缘巧合一夜暴富。这时的你再回忆过去忆苦思甜,大脑会主动帮助你忘掉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它会忠心地让你保持自我连贯性和优越良好的自我感觉,似乎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就很NB。
当然不愉快的记忆积压过多、大脑处理不过来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些“垃圾”塞进潜意识这个地下仓库。塞进地下仓库的好处是眼不见为净,坏处是它有可能让你得焦虑症、强迫症、忧郁症等神经症,而你在自我意识层面压根就想不起来到底是为啥——大脑当然不会主动帮你翻检出那些地下室垃圾的(这个任务也许靠专业心理医生来处理会比较靠谱,或者靠长期地正念冥想、自我觉察、探索内心等等)。
我们的大脑千方百计让自我保持良好感觉,虽然这种主观感觉好像不太接近客观现实,但总体来说对我们利大于弊。心理学家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比一般人更强壮、更聪明、更有条理、更讲道德、更有逻辑性、更风趣、更公正,也更健康,更不用说更具有魅力了。另外更奇特的是,大多数人也会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少偏见,对自己的看法当然更科学准确,并无比坚信自己对自己的诸多积极观念。显然这些观念不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至少都会让我们活得很自信、很愉悦、很嗨皮。
那么有没有敢于直面惨淡现实的大脑呢?有!你可能猜对了——那就是忧郁症患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忧郁症患者比起正常人,对现实(包括对自我)有着更为清醒和客观的认识。这也许就是他们得病的关键原因,它们的大脑“太不人道”,不肯让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
大脑的情绪化问题。大家可能都记得自己小时候的“贪嘴猫”情景。妈妈因为某种出于好心的原因,拒绝让我们吃第5颗糖果或第3根冰棒,彼时我们可能会立马变身“熊孩子”,选择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这就是我们情绪化的大脑导致的。当我们成年后,你向某人借200万,而他明确拒绝你之后;或者你向心仪已久的某姑娘求婚,被果断拒绝之后,你怎么没在地上打滚呢?
原因并不是你马齿渐长,而是你大脑里一个名叫前额叶皮质的组织长大了。这个组织主要负责控制我们的情绪表达,它通常会经过20多年时间才会在大脑里充分发育成熟。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和青春期少年的情绪表达往往非常简单直接甚至粗暴的原因,除了他们未经社会习俗污染的天性之外,管理情绪的前额叶皮质还没发育成熟是其最主要的生物学因素。
心理学家发现,成年人因为某些事故或者疾病,丧失了前额叶皮质功能的人,会变成不能控制情绪甚至失去情绪表达能力的人。比如某位成年人因为事故前额叶皮质受损,他跟本书作者握手,因为作者的手心出汗,那位仁兄握完之后立刻厌恶地在裤子上抹手,并且马上说,“跟湿老鼠一样。”显然正常成年人的情绪表达一般不会像他那样直率。
而另一位前额叶皮质受伤的患者,他出现一个恐怖症状,那就是生活中极度犹豫不决。不管是买双袜子、洗发水、牙膏牙刷或者去某家餐厅吃饭,点某个饮料和甜点,他都会犹豫到全世界人都饿死还定不下来。心理学家对他考察后发现,他的智商正常,甚至可以说优秀,只是丧失了情绪功能。这让他彻底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权。
由此可见,一个正常的情绪化的大脑对我们普通人多么重要。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小到买衣服、吃饭、看电影、旅游,大到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等等,都要非常依赖大脑的情绪化功能,情绪=情境+激发。也就是说,我们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是在某种情境下情绪受到激发的自然结果,而那些因脑部受损无法表达正常情绪的人,也就丧失了与环境或情境互动的能力。
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大多数男士都选择在浪漫餐厅而没选择在公共厕所门口向心上人求婚——情境会影响情绪表达,而情绪就决定着她的即时选择嘛。情绪虽然有时候会影响我们所谓的理性能力(如果我们有理性的话),但它实际上跟理性一样是我们大脑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功能。
还有一个极端点的例子,人格解体患者也属于失去情绪能力的人。这种人非常可怕,比如有些人格解体患者会认为自己已经死亡,如果心理医生问他,为什么你已经死亡,可还会有饥饿、瘙痒甚至膀胱胀满想上卫生间的感觉呢?患者的回答相当之奇特和无可辩驳,他说,我之所以有这些感觉,正因为我已经死了(即使笛卡尔复活,也无法驳倒他的观点)。
人格解体患者为什么会彻底丧失情绪功能呢?据心理学家研究推断,这类人的早期生活可能对其正常情绪宣泄造成了深深的抑制。天长日久和某种激发情境的巧合,就会造成这种致命心理病变。这种患者对我们正常人的启示是:在日常生活中,请不要过多压抑正常的情绪表达,该生气就生气,该高兴就高兴,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否则你就有可能会变成不会表达正常情绪的“活死人”。
再说说我们的大脑充满偏见这回事。任何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充满偏见,并且这种偏见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如果你没有增加自己的理性并试图克服这种偏见的话。比如我们可能都对河南人充满偏见,而实际上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大起源,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先其实都是河南人。比如我们都认为女人胸大无脑,而最近科学家研究认为,胸部大的女人往往比胸部小的女人智商更高。比如我们也许会认为读书多的人尤其是作家往往一定很睿智,实际上并不全是这样,余秋雨老师就不停地现身说法来纠正我们这个可怕的偏见。
除了以上对于外部世界的偏见,我们对自身的偏见更偏颇。大部分对于自己的正面偏见有利于我们保持自我同一性,并维持适度的自尊、自信和自爱。而有些偏见为了维护过度自尊(自大)、过度自信(自负)、过度自爱(自恋),往往会把错误转嫁到他人或者外部环境头上。这种做法虽然暂时避免了因为错误而引发我们的焦虑情绪,威胁到我们“高大上”的自我形象,可同时也让我们大脑里的道德感承担了过大压力,如果我们的大脑足够诚实的话。当然大脑里的道德感也是充满偏见的(大多数情况下,它被迫和社会伦理规范保持着微妙统一)。
大脑的无意识。大脑有过多功能其实是被无意识掌控的,比如成年人走路没必要像婴儿学步那样集中全部注意力和精神,无意识会让我们自由轻松地迈步走路,这样我们就会腾出时间边走路边打电话、吃东西或发微信。而刚刚婴儿学步的小盆友想要边走路边吃东西的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除了走路、喝水、吃饭、开车等日常行为,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事情都会被无意识插手,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没意识到罢了,不然怎么叫“无意识”呢?
最后再说说大脑的意志力非常软弱的问题。当然某些人不会承认我们大脑的意志力很软弱,就像罗玉凤或芙蓉姐姐一样,似乎永远有着坚韧顽强的意志力、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和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实际上我们大脑的意志力非常容易受到影响,比如睿智的蒙田老师就说过,一顿完美的午餐就能改变他的世界观。这个观点我也深有体会,通常每天在午饭前我还信心满满想要一天26个小时勤奋工作,可午餐后血液大量涌到胃里,脑供血不足,头发晕,于是软弱的意志力告诉我,还是睡个午觉歇会儿先!勤奋工作的宏愿,等睡醒再从长计议吧。
看看,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的没出息和神经病,因此有必要对它保持适度警惕。对了,如果用一个爱慕虚荣、情绪化、充满偏见又意志力软弱的大脑来分析它自己,得出来的观点是否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和确信呢?这个问题留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