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这首怀人词是小晏惯用的一种模式,前片写相见,后片诉离思。不同的地方是小晏把相见写的更细腻。
小令,本来篇辐就短,发挥的余地不多。写到人物,往往都是抓住一处点染,不大能再顾上其余的地方。
这首《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却有自己的独特。
小晏虽然没有记录下女子的名字,却费了好几句笔墨把她的衣着、妆容、身姿、神态一一描画出来。“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一个天真漂亮、活泼可亲的姑娘呼之欲出,她妆容整齐,黛眉沁绿,发钗随着动作不住地在风间微晃,绣罗裙上沾了许多花花草草上面的露水,看见了陌生的男子,她害羞的低了头,俏脸却止不住地飞起了霞红。
小晏特意在两次相逢之后,才把女子的形象合在一处描绘,则“羞脸粉生红”显得别有意味。
斗草,属端午民俗,最早见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经唐至宋,不止端午节,在春社、清明节都可以以斗草为戏。这个游戏主要是女子和儿童来玩。想想《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那一场斗草吧,女子必是斗草的主角。
这个女子正与姐妹们兴致盎然地游戏,忽地见到了一个陌生的青衫士子,况且这个男子在一众姐妹中,单单地瞧着她,这种情形下,女子粉面含羞涩,是正常又正常的自然反应。
穿针,指七月七日乞巧节。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晋周处《风土记》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酺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见者便拜,而愿无子乞子,唯得其一,不可兼求。”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记:“是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咸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至唐宋,七夕乞巧从宫庭至民间都极是兴盛。七夕乞巧有游戏娱乐的性质,是女子们的群体活动。
七夕晚上,这个女子在楼上穿针乞巧,又与小晏相逢。再见,犹是“羞脸粉生红”,一样的反应,却未必是一样的心情。初见,懵懵懂懂,再见,情意初萌,这是情窦初开的羞红。
再之后,小晏和女子又有过怎样的遇见,是否有过一段真实的恋情发生,词里只字没提。
当初那个美丽印象,深深地印刻在小晏心底,即使两个人之间再也没有什么发生,重情如小晏,在多年以后,仍然单纯真挚地幽幽忆念。
过片直接转入对女子的忆念。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表面伤春绘景,其实语意双关,往事如流水,远逝无踪无痕,心心念念的女子也不知流落到何方。读到此处,忽然想起老歌《同桌的你》,老狼写的,“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多年以后的情怀,在小晏,对女子也只是纯真的惦记。愿那个人一切都安好如意。
“酒醒长恨锦屏空。”也只是说说往事可怀不可追的惆怅罢了。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旧人已翩然去远,旧情飘渺如梦,这丝丝缕缕地缠绵,终不免在绵绵飞雨、缤纷落花中缓缓流散。
喜欢小晏这首词,因为情思深浓,而又特别地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