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天宅在家里相夫教子的主妇们来说,菜市场里发生的一定都是大事。
最近在北京的菜场圈儿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某马的小盒子被一段微信截屏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位某马的小盒子,去年底我离京前还不存在,而在今年四月回京的时候,已经如火如荼地开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从狐疑到接受,我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继而成为“长在”里面的铁粉客户。为什么呢?菜品新鲜、配送及时、服务到位。当然,有人说价格偏高,这仿佛也是个槽点。但是还好,应该是在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之内,这从每天踏破我家小区门槛的送货小哥就可略见一斑。
本来,和小盒子的相处还是愉快的,我们甚至专情地在午饭时段摇着共享单车到门店去享用9.9元一份的超值工作午餐而乐此不疲。直到7月5日,某位网友曝光了自己在盒子家求职时的遭遇,就像小盒子一夜之间开遍北京一样,我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小盒子的负面新闻一夜刷炸——职场地域黑,终于也黑到了姆们北京人头上。
某马小盒子在京招聘中明确喊出了“我们不要北京人”的口号。我想,这件事就算不在北京,发生在任何一个地区估计都会掀倒无数看客。一时间,北京的小伙伴们骂声一片。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土著,我很为难。不跟着小伙伴们摇旗呐喊,仿佛对不起自己的祖宗。而无端地跟着别人的话茬儿走,这似乎也不是我的风格。蹙眉之余不禁想问,这到底是怎么一个故事呢?
打开朋友的分享,认真阅读了网友曝光的信息,想了想,关上页面,我决定这回就不跟着骂了。
为什么呢?作为一名前HRD,我闻到了一丝丝委曲冤枉无可奈何的味道。小盒子做的不对,但他的错仅在于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巴,如此而已。
说这样的话,好像要被打。但是设身处地想一想,对于混菜场圈的小盒子而言,需要的是大量的基层员工,包括十分辛苦的理货、送货、生鲜处理等等。据我估计,80%以上的四九城儿老少爷们儿都干不了这些活。老北京人要脸儿讲面儿,有些更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对于小盒子这样的企业,京籍员工应该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辈,而这些人大都应该处在管理岗位。而对于那些文化层次需求不高,只求卖力听话的基层岗位,确实外来务工的妹子小伙更加适合。
但是这话能说吗?不能啊!你傻啊?
这次闯祸的是一家小盒子的外包公司,负责劳务派遣。对于这种用工形式,也是很有槽点。把自己企业的部分用工需求,分包给一家或几家劳务公司,由其代招员工,以减轻自己企业的招聘压力,节省管理成本。一般情况下,对于小盒子这种业务形式的企业,能够被分包出去的十之八九都是最基层的职位。而外包公司经验丰富,自然也知道北京爷儿们的不好伺候。所以当事的某经理(后被小盒子声称是劳务公司的临时人员)不耐烦地吼出了心里的实话,也给小盒子背上了一个大锅。
在小盒子随后的道歉信中,虽然言辞恳切,但是却也未道尽实情,在我看来不免有些敷衍的味道。但是没关系,曝光的内容也很快被“和谐”了去,相信在这一封道歉信后,各种媒体大V消费完这一段新闻之后,这件事也会顺理成章地不了了之了。
留在地上的,只有一片狼藉。
北京的老少爷们儿们还在断断续续地吼,小盒子的购物群里除了退货的还多了打架的,小盒子的道歉信一时之间压不住“地域黑”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劳务公司受了牵连,估计背后的HR们都是满肚子话没处去说。
而对于我,是否还要继续消费盒子家的东西?我想,以前消费的以后还会消费,以前不消费的今后也还那样。这一场喧嚣,并不会真正改变什么。只一点,再吃盒子家的帝王蟹,不能晒朋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