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这是世人对曹雪芹一生最精妙的概括。
曹雪芹的家世从繁花锦簇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落魄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变幻无常,和世道的人心险恶无情,这样的经历,让他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狭隘,看到了封建贵族阶层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他一生中唯一的巨著《红楼梦》里。
上海复旦大学的红学研究者张庆善说: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拉马蜂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1 ~
原生家庭
曹雪芹,原名曹霑,约1715年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辽宁铁岭。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是当时的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曾经做过康熙的保姆;
康熙三十八年(1699),曹雪芹的曾祖母68岁,皇帝南巡,以织造署为行宫,皇帝见了孙夫人,高兴异常,因见庭中萱花已开(古人以萱喻母),于是亲书“萱瑞堂”三个大字赐予她,悬挂在内院正厅上。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做了江宁织造,并兼任两准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
曹雪芹的父亲,一说是曹顒,一说是曹頫。
曹雪芹的母亲是马氏。
~ 2 ~
成长经历
出生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当时就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康熙下旨,把曹顒的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这一年的三月初七,曹頫曾写过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这里提到的遗腹子就是曹雪芹。
曹雪芹于1715年4月26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58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不过,曹雪芹晚生了几年,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
童年
曹雪芹小的时候,受到祖母李氏的宠爱。
因康熙的庇佑,还有曹家祖孙的经营,曹雪芹成长于康雍盛世,居住在南京的繁华地,过着纨绔子弟、锦衣玉食的生活。那时候的日子可以说是没有烦恼,整日消遣作乐的日子。“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园中游卧,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中亲切地呼曰“梦幻”。
小时候的曹雪芹十分淘气,不喜欢八股文,也不愿意读四书五经,更加反感科举、仕途。虽然父亲曹頫严加管教,并且请了很多私塾先生教他,但有祖母的疼爱,他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性子发展。
由于祖父曹寅曾监管扬州诗局,曹家有很多藏书。曹雪芹自小生活在一个富有诗书气息的家庭环境之中,他博览群书、爱好戏曲文学、精通养生、茶道等技艺。
由于曹家与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有很紧密的联络,曹雪芹从小就走访了苏州、杭州、扬州、常州各地,对山水也十分热爱。
童年转折
雍正继位后,曹家因祖上跟随了八王的政治缘故,被新近得宠的两淮巡盐噶尔泰推波助澜,在背后说了坏话。他说曹雪芹祖父:“访得曹,年少无才,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料理……”
雍正五年,曹家开始遭遇变故。5月,因为进贡的物品奢侈过度,遭到斥责;6月,因江宁所织的御用衣服内衬掉色,被罚俸一年;12月初,山东总督参奏三处织造送龙衣途中,对驿站人员进行勒索、骚扰,降旨严审,12月15日,朝廷命绥赫德接管江宁织造曹頫,曹頫被罢职,入狱。次年正月,曹家被抄家。曹雪芹跟随家人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而当时才只有13岁的曹雪芹还未成年便经历了家族的惨淡剧变,体悟到了人生荣辱、世态炎凉和家族兴衰。
~ 3 ~
曹雪芹与福彭
在曹雪芹的前半生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是他的表兄福彭。
福彭是曹雪芹姑姑的长子,第五任平郡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他聪明早慧,才华出众,曾被康熙留在宫中培养,并深获雍正的赏识,指定他为少年弘历的宫中伴读。乾隆与福彭私谊甚厚,视福彭为心腹知己。
雍正十一年四月,已主持朝政的乾隆任命福彭为军机处行走,福彭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军机大臣。同年,又任命福彭为定边大将军,指挥清军与准噶尔作战。乾隆继位后,立即召福彭回京,协办总理事务处,这是在雍正帝丧期内代替军机处的最高中枢机构。乾隆元年三月,福彭出任正白旗满州都统。
在乾隆元年前后,福彭有心提携曹雪芹,并使之重振老曹家。福彭安排了曹雪芹到正白旗营当差,当时曹雪芹二十一岁,风华正茂,成了正白旗营一名普通的前锋。福彭对曹雪芹的这番安排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深谋远虑的,他希望曹雪芹能先在基层锻炼一番,然后再凭借自己的权利,委以重任。
然而,曹雪芹对“前锋”这种舞枪弄刀的差事并不感兴趣,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多,曹雪芹就四处闲逛找人聊天,顺便打听一些奇闻异事。尽管那时的曹雪芹还没有打定写小说的念头,但这些经历和听到的故事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素材。
正白旗营所在地是北京的西山,那里名胜云集,风景秀丽。在正白旗营附近的樱桃沟,有几处别致的景致:一处是“元宝石”,一处是“石上松”,还有香山一带出产的天然黛石。当曹雪芹在乾隆七年许开始构思、酝酿、创作《红楼梦》时,樱桃沟的“元宝石”“石上松”等意象,很难说不在他的脑海里萦绕。
曹雪芹做了一段时间的“护军前锋”后,并没有什么作为,表兄福彭也对他的表现不是很满意。福彭也看出了曹雪芹并不适合当兵,随后几经斡旋、给曹雪芹谋得了“州同”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职务。但结果,依旧让福彭十分失望,性格与仕途不合的曹雪芹再次被贬黜,有识者称就如《红楼梦》中贾雨村第一次被贬的情形一样。
多少年后,曹雪芹真切地感觉到了自己辜负了表兄的期望,所以才有了《红楼梦》开篇的那一大段作者自白,“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后来表兄福彭“英年早逝”,曹雪芹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穷困潦倒。
~ 4 ~
曹雪芹与《红楼梦》
乾隆九年(1744年),曹雪芹开始写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历时十年。曹雪芹自己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从30岁的初稿开始,曹雪芹就来到了北京西山“抗风轩”隐居,十多年间,曹雪芹的生活非常清贫,连酒都没钱买来喝。在贫困中他更增加了对封建制度黑暗,残酷,虚伪命运的认识,增加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立志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见解和对社会命运的强烈批判都写出来,最终,凭借曹雪芹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巨作。
《红楼梦》的别称叫做《石头记》,曹雪芹一边写作一边以抄本的形式使其流传,可惜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写完。只有前面三分之二的初稿被保留了下来,余下的几十回也有一些初稿一直没有流传下来,后来高鹗续写后面四十回,一共120回,全稿完成。
《红梦楼》描写的是爱情故事,却不是描写情爱本身,它写的是贾林之间恋爱和婚姻的悲剧,并穿插了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小说之所以有那么深远的意义在于他不是孤立的去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贾林薛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写出了当时四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又以贾府为重点,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现实,以及种种黑暗和罪恶,对腐败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5 ~
情感婚姻
曹雪芹的生活从富足到穷困潦倒,他都有经历过。在生活中他有三任妻子。
第一位原配夫人是梅氏,她也是曹雪芹的表妹。梅氏生的楚楚可怜,娇小美丽,自幼知书达理,爱哭鼻子。人们都说,林黛玉这个人物是揉进了梅氏的性格的。梅氏和曹雪芹是青梅竹马,但梅氏能嫁给曹雪芹是十分曲折的过程。在曹家被抄家之后,曹雪芹又仕途无望,梅氏的母亲十分反对这门婚事。两人虽历尽艰辛,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并生下了儿子,但可惜的是儿子年幼就患病死了,没过多久梅氏也染病香消玉殒,给曹雪芹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正如《红楼梦》中宝玉对林黛玉的念念不忘一样,林黛玉是宝玉的最爱,梅氏也是曹雪芹一生的挚爱。
第二位夫人是柳慧兰。她出身并不好,据说是一个歌女。但这个女子是一个个性很强,天资聪慧和能干之人。因为做歌女,曾行走江湖,见过大世面的柳氏,对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悟。在曹家家境破败之后, 柳氏还一直非常支持曹雪芹的创作,并希望曹雪芹可以考取功名,对曹雪芹寄予了很大期望。但由于曹家得罪了当朝皇帝,曹雪芹也早知仕途无望,并没有在功名之上用心,两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经常吵架,但也能很快和好。
柳氏勤俭爱夫、是会持家过日子的人,但凡是有两面,她越懂得经营,越会期盼着丈夫飞黄腾达。但由于常年的价值观不同,不仅是柳氏对曹雪芹失望,曹雪芹也对柳氏有很多不满。于是,有了《红楼梦》中最受人争议的角色薛宝钗的出现。据说曹雪芹将把对柳氏的不满都写在薛宝钗的性格上了。
第三位妻子是一位才女,许芳卿,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她是曹雪芹中年回江南带回来的,更是他的助手秘书,帮他完成了《红楼梦》。
曹雪芹的晚年生活过的并不好,曹雪芹四十八岁的时候,幼子得了天花,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即使就算是有药物,曹雪芹也买不起。幼子就这样去世了,之后曹雪芹自己也患病不起,最后没有熬过去,没有钱看病,去世了,据说曹雪芹死的时候是除夕,在这个高兴的日子里,他悄然离开。
~ 6 ~
小七说
人们常说,一个人童年的人生体验造就了这个人一生的心理结构,对其个人气质、个性、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引导和制约着一个人一生的情感、言行的发展。
基于此,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包括童年经历的探索,也可以被视为打开作家创作心灵的一把钥匙。
有人说从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生活,可以了解到当年曹家是多么的繁荣。只有世家贵族出身的他,才可以对那些精妙奇异的景象描写的那么细腻,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的确,曹雪芹的作品能够如此出色,得益于家庭环境,曹家家学渊博,曹雪芹从小就生活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博览群书为其奠定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而接下来后期人生的大起大落、充满戏剧性的人生体验,那些家族灾难的来临,更加将曹雪芹的内心世界建立的丰富立体起来,于是他基于这样深厚而丰富的内在与外在的积累,再加之内心一份对人生的慨叹、不满、愤怒与焦虑,才帮助他、促成他完成了这样的巨作。
对于能完成这样史诗般巨作的人,必然是拥有一份高尚而有趣灵魂的人,曹雪芹当之无愧。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醒如他,却偏偏走不进世俗,没有成就通达的仕途,选择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由此可见,的确是性格决定命运。据记载,曹雪芹的性格十分爽直、狂傲,甚至有人用“利剑”、“奇石”来比喻他的个性。而正是这样的个性,也成就了他的巨作、和后世留给他的颂扬。
众所周知,在创作《红楼梦》期间,曹雪芹早已不是温柔富贵乡的公子,反而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家族的振兴无望、身边的亲人朋友也相继离世,从锦衣玉食到度日如年,他可以说是历尽了人间冷暖。但就是这样窘迫的境地,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没有钱买纸,他把旧历书拆开,翻转了叶子做稿纸。书稿出版被官方渠道拒绝,他把稿子送给朋友传阅,享受其中乐趣,并且他始终对写作有自己的要求,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人的一生,一旦能够走出时代的枷锁、世人评说的束缚,遵从本心追寻一件自己认可的事情,那也就能如曹雪芹一般感受到大彻大悟了。为了完成《红楼梦》,曹雪芹笔耕不辍、精益求精、泪尽而逝,他能享受逼人的福贵、也能忍耐世间的唾弃与白眼,即便举家食粥度日,誓将自己钟爱的事业凭借与生俱来的骄傲与风骨进行到底。除了《红楼梦》这样的文化食粮、曹雪芹展现给世人的精神追求,也是值得后人反复玩味、成为品鉴自身的最好参照。
物质的过于丰富、仕途、人生过于顺遂,反而让一个人陷入麻木,被动的向前奔跑。反而不得志、苦闷、痛苦之时,精神上得到了放飞,自我得到了反省。一代大师,必然是时势造英雄的产物,但不是每个人经历穷困潦倒都能成为大师、成就自我,唯有如曹雪芹一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才能将生命的价值与时代相结合,发挥到极致。而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都能让这个时代成为对自己而言,最好的时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