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游学的第二天。吃过了早饭后,我们便来到了今天的第一站——“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八怪”就是在清代初期,扬州这个地方的八位画家,而这八位画家的画风,都十分怪异、有个性...那为什么单单把他们放在一起呢,因为他们算是一个“团体”,他们一起创作、绘画、卖画...所以他们和称“扬州八怪”。
不过这个纪念馆中他们的画作不多,一进门,先是两边的长廊。
这一幅书法作品就是“八怪” 之一“金农”写的。呈扇面状,如果不出所料,应该就是扇子的面,
而这一幅是郑板桥的“墨竹”,这幅图画的主要是几株劲竹,右下角是一块石头。这幅图的构图是“由”字形,从竹叶的方向可以看出这时正在刮风,并且是凌冽的寒风。于是,竹子向右边斜去,但这样的话竹子就倒了,但如果这样的话,就不符合阴阳的基本变化了。所以,在右边立了一块石头,让竹子“站稳了”。
这些作品中几乎都是金农的作品,可能是因为,这座纪念馆就建在金农的故里附近。
不过,最吸引眼球的大概就是那一片翠色欲滴的草坪吧,冬天居然还有这么绿的草坪,简直像夏天一样!
忽然,一股淡淡的,且十分有吸引力的香气,隐隐约约的飘了过来,转过一堵墙,便可看见竹林旁的草地上有一株线条优美的梅树,是腊梅。嫩黄色的小花挂在枝头,含含蓄蓄却阿娜多姿,但不会让人觉得反锁与张扬,在竹林与绿草的衬托之下显得安静与祥和,连每一枝树杈与枝干,每一多花苞与花瓣都渗透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来。
这座纪念馆其实是一座寺庙改建的,其中最大的建筑就是那座大殿。大殿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粉墙黛瓦,十分美丽。中间有一小段水路,周围都装饰成绿色的精心修剪的的植物和最主要的竹子林,幽静极了。除了植物,还有假山石。那些假山石形状怪异、中间有漏洞,可以说是奇形怪状,说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最美的就数那水,弯弯曲曲,幽幽静静,让人一眼望不到头。而又像是书法中的顿笔似的,别有一番韵味。甚是好看。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扬州十分有名的“个园”。个园里有很多竹子,但如果叫“竹园”的话,又显得土气了,所以就把“竹子”的“竹” 了一半,所以叫“个园”。
个园中最有名的就是四季景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冬景,它是由假山堆成的,这种假山石上有一块块的飞白,像下雪后的山上的场景,把它放在冬景中再和适不过了,墙壁上有二十四个洞,在风吹进来时会发出响声。然后是春景,这春景十分干净,竹子一片翠绿,完美的显现出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色。紧接着是秋景,这是一组很高的由假山石堆积成的假山,不过这石头是太湖石,颜色呈黄色,厚重、敦实,很像秋天“秋风扫落叶”的景象,特别贴切。最后就是夏景,这夏景主要是一棵参天高的苍翠欲滴的古柏树,运用它来布景主要是因为它是四季常绿植物。
出了个园,我们直奔“史可法祠堂”。史可法是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文官,他是南宋时期的大忠臣,在满清敌人入侵时用一根文人的“笔杆”竭力抵抗,最终却在满清大兵包围扬州时忠烈的以身殉国。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忠臣、大英雄,正因为我们民族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英雄伟人,才会这样自强不息。
然后,我们来到了“扬州博物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馆内的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这个梅瓶与青花瓷的图案差不多,不过,青花瓷是白底蓝花,而这个梅瓶却是蓝底白花纹,烧制这种蓝色十分不容易,然而这个梅瓶还是蓝多白少,那就更难了。并且,蓝色烧制的面积越大越容易烧坏,而这个梅瓶却一点瑕疵也没有,能保存到今天十分不容易。不过这种梅瓶一共有三个,一个在故宫博物院,另一个在巴黎,但都没这个大。所以这个梅瓶是十分珍贵的。这个梅瓶分为五部分,可以看出瓶身是三部分组成的,而瓶底与瓶底又算是两部分,最终连接、烧制在一起的。这只梅瓶上的图案是一只张牙舞爪的龙...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小、窄窄的安静的小巷,那里住着散文家朱自清先生...
在小巷房檐上“滴答 ,嘀嗒”的水珠声中,我好像看见了一个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