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回到家,我老公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你知道加州幼儿园一个学期多少钱吗?”虽然我们家孩子只有一岁半,还没到上幼儿园的时候,但我知道这所离家不远的全英语教学的私立幼儿园,好像一个学期学费是2万。我老公肯定了我的猜想:“5000多块一个月!”随后又补了一句:“比我们家的房贷还贵啊!”之后又聊到他哪位同事的孩子上什么什么早教班了,哪位同事准备把孩子送到哪所幼儿园了,哪位朋友花了多少钱让孩子读了一所好小学了,基本上家家孩子都在培优了……
我估计这也是如今不少父母之间曾经有过的话题吧。
但是,作为一名从小学习成绩不错,一路重点学校重点班读到硕士毕业的“好学生”,我对追求分数的学校、对提升学习成绩的培优班一直比较排斥。我本能地认为学习成绩不应该被如此过分地追捧,因为成绩的指挥棒下,实在牺牲了太多东西。
当然,这只是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日常观察中得出的模糊感受,我不确定它是不是科学的,我也不确定等我的孩子面临升学的时候我是不是还会这么想。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爱我的孩子,我希望她快乐、自信、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她可以功不成名不就,只要她拥有并且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我对她的陪伴、教养与引导。
李坤珊的《带你长大》,验证了我的模糊感受是有科学及事实依据的,我认同书中几乎所有的观点,也深深佩服她在实际操作中的耐心和智慧。我知道,书中说的就是我希望带我的孩子长大的方式。
举几个例子:
1、 初次离家上学
首先好学校应该是安全、有爱的,并在正式入学前带孩子去参访;其次既了解自己的不安和担心,避免“传染”给孩子,又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建立特定的“说再见”方式也是必要的;之后就是用信心和耐心,等待孩子克服上学的焦虑。
2、 关于学习
幼儿的学习,不是大人口头教出来的,也不是要与学业有关才有用;过多集体化教学,给孩子留下的是刻板和压力,损害的是孩子的思考能力、探索实践能力以及自我价值观的建立;大人的“分秒必争”,对孩子来说是无法消化,是浪费时间。
3、 与孩子交流
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定是跟大人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可能还无法用语言准确的向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如何主动去了解孩子就非常重要。同理心、耐心、认同与接纳,加上温和的约束和推动力,才是跟一个小小孩聊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了《带你长大》,我愈加确定,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学业成就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去追求的宝贵品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作为父母,不能只把眼光聚焦在孩子看得见的分数、背得出的诗、表演出来的才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格特质才是他日后面对生活波澜更坚实的支撑。
如果你也认可我说的,那推荐你看看李坤珊的这本《带你长大》,用充满爱的语言,告诉你她十几年幼儿园老师经历中的思考,以及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技巧。可能不能解决你育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她字里行间所倡导的“永不放弃的爱与信任”,应该是所有问题得以解决的基本原则。
最后,摘录书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与父母们共勉:
“我们手心中的小宝贝,能在爸妈身旁感受到快乐,也能在一个人时,享受着与自己的宁静,这叫‘情绪’的长大;他能利用环境给他的资源,也能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限制,这叫‘智能’的长大;他能保护自己的所有,也能看见他人的需要,而把自己拥有的与他人分享,这叫‘社会’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