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纷争不断,时而拼个你死我活,时而歃盟议和,霸主之位更替不迭,比如几经起伏的齐、晋,还有昙花一现的吴、越!可为什么最终却是初始被中原众诸侯所嫌弃的西戎之地——秦国,不徐不疾的迈进了统一大业呢!
话要从头说,这秦国的祖先可是来头不小,是五帝之一,颛顼!但是这个国家从初具雏形到成为一个真正的诸侯国,还是颇费了一番曲折!
从哪儿说起呢?就从颛顼的后人——皋陶说起吧!皋陶在尧舜帝时期为士师官,士师官是干嘛的?就是掌管刑法的官员!他的儿子——伯翳,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一路辅佐大禹治水,开荒辟野,驱赶猛兽,功劳巨大!到了伯翳的儿子开始,才有了自己的封国——徐,夏商以来,世为诸侯!
慢慢的,时间的车轮转到了大家都熟悉的纣王执政时期!这时,他们的后代出了一对助纣为虐的父子,最后,武王伐纣,这对父子也将自己的小命和封国都给作没了!
幸好父子俩的孙辈争气,养马养出了一片封地!他就是秦国的开国君主——秦非子,号赢秦!自此,秦国算是在这片土地上再次扎下了根!
可见有一技之长该是件多么重要的事,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能掘得未来大业的第一桶金!
不过,虽说是开国君主,非子此时只不过是个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之君”,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
地小没关系,地位不高也不是问题,只要有一颗努力向上的心,机会总会出现的!
秦非子及他的后代们在这块土地上孜孜不倦的耕耘着,时间一晃,已传至六世矣!而逆袭的机会也悄然降临了!
由于秦襄公会同其他诸侯赶跑了赖在镐京鸠占鹊巢的犬戎,勤王有功,被周平王加封为秦伯,列于诸侯,并且赐给了他岐山以西的土地!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时值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东迁洛阳,兼之希望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心头大患,便对住在犬戎隔壁的秦襄公说,你若是能将犬戎赶走,被他们占领的岐丰之地就全归你了!
秦襄公大喜,与平王立下誓约后,当即便整顿戎马,不及三年,就杀得犬戎七零八落,远远的逃去西荒了!如此一来,岐丰整片土地,便全部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所以说,机会只是一块敲门砖,有没有能力把握住,才是至关重要的!很显然,秦国在关键时刻完美的把握住了,从而,为几百年后的一统诸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好了,地有了,地位也上来了,接下来,是不是就该满足于现状,没事儿同其他诸侯联联姻、打打猎呢?
不,秦人自祖先那辈便常年与犬戎杀伐不休的交战生涯,注定了他们的血性只会越燃越沸腾!
或许,那时他们的理想只是希望能成为一个打垮犬戎,号令中原的霸主!不过,路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吗?涉过一跳小溪,趟过一条大河,渡过一条险江,最后发现,我们骨子里的征途原来一直是星辰大海啊!
那么秦国到底是凭什么在众诸侯国中脱颖而出的呢?
首先不可缺的,是强大的战斗力!秦人尚武,能征善战!这要得益于他们狡诈多变、
言而无信的的邻居——犬戎,为了打败犬戎,秦国多位君主都死于征战之中!直至秦穆公时,在由余的谋划下,才一举灭掉戎人所建立的12个国家,遂称霸西戎!
说到由余,就不得不说一下秦国的用人之计了,那真可谓是费尽心机!
普通的方法是走正常渠道张榜纳贤,不一般的方法是想方设法给弄来,非比寻常的方法则是招揽不成,他国也别想捞了去!
这个由余原本是因被戎王重用,而遣去出使秦国的,不想被秦穆公看中了,秦穆公觉得他是个人才,想撬墙角,于是想方设法将他留了下来,同时还派人给戎王送去了很多美女,引诱他终日饮酒作乐,不理国政!并且还使人散布谣言,说由余投靠了秦国,引起戎王的疑心!一番运作之后,时机成熟了,秦穆公这才放由余回去!
由余回去一看,呀,我这才出了趟国门没多久,怎么世道全变了?苦劝不成反惹一身腥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投秦而去了!事实证明,秦穆公的眼光很好,在他的精心谋划下,秦国最终解决了犬戎之患,成为了西方的霸主!
而百里奚则是秦穆公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迂回换回来的!正是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制定了向西扩张的战略目标,才使得秦国开启了霸业模式!
秦国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上至君王,下至臣子,都不遗余力的效行!
秦昭王时的宰相——范雎,便是使臣王稽出访魏国时,偷偷带回来的!在他及时的提醒下,秦昭王解除了外戚势力,自己主政,并且采纳了他主张的远交近攻的策略,将秦国的霸业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秦国这种任人唯贤的态度,吸纳了一大批真正有才能的人,前仆后继的来到秦国,不间断的为秦国的改革发展、强盛壮大,积极出谋划策,经营出了一份强大的帝国版图!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或许帝业与贤才是相互吸引的吧!
但是也有一些良才将相,诸如信陵君、孟尝君之类,不愿接受招揽,怎么办呢?
简单的两个字:离间!
比如,联合五国大败秦师的信陵君,秦王秘谋杀之不成,再次使出了老手段,一面使人往魏国散布谣言,说信陵君功高盖主,有取代魏王的意图!一面使人密告质于本国的魏太子谣言内容!天真的太子信以为真,果然上当!
此举成功离间了魏王与信陵君,信陵君缴还了相印兵符,托病不朝,每日只沉迷酒色,郁郁而终!
孟尝君也是秦国欲之不得,故技重施,散布谣言,导致齐湣王心生疑忌,收了他的相印,黜归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深知人才重要性的秦国君王,不仅对有贤能的人委以重任,自身更是胸怀大略,不拘一格!
秦穆公时,有一次在深山打猎,夜里被偷走了几匹马,派人一查之下,原来是山下的野人将马偷去煮了吃了!
这时,手下人都气愤的要求将那帮野人给抓起来大刑伺候!秦穆公却叹道:“马已经死了,如今却因为几匹死马而杀人,天下的百姓将会说我贵畜生而轻贱人,不可不可!”
于是索性好事做到底,不但没有怪罪之举,还命人送去美酒相慰!
时间一长,秦穆公自己都忘记这件事了!但是得到恩惠的人不会忘啊!在一次秦穆公率军伐晋落入困境差点被俘时,那群偷吃良马的野人及时赶来,杀的晋军落荒而逃,也保全了秦穆公的性命!有时候,一念之仁,也许成就的,将会是自己!
还有,对待战败归来领罪的将领,秦庄襄王与秦穆公的做法也是惊人的一致,不仅不予降罪,反而自省其责!如此大度的老板,下属怎会不拼死卖命?
当其他的诸侯还在得意于自己的些微战绩时,秦武王已经有了将周朝的秦鼎带回咸阳的念头了!志向远大,目标明确,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奋斗?
秦惠文公时,公孙衍建议其西并巴蜀,称王以号召天下,并要列国悉如魏国一般割地为贽,如有违者,即发兵讨伐!没错,强大了,就是这么霸气!
就算合纵六国又如何?我有张仪连衡解合纵!世间最不可靠的便是结盟了,所谓人心隔肚皮,何况是国与国之间,一旦利益当头,再牢固的盟誓也会瞬间土崩瓦解!
贤臣和明君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再有才能的臣子,也无法力挽狂澜于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纵观之前涌现过的各路霸主,齐桓公有管仲,晋文公有狐偃、赵衰,吴王阖闾得伍子胥成为春秋末期一代霸主,越王勾践因范蠡、文种的辅佐成功复国!
可见一个拥有雄才大志的君主,才是贤臣们死心塌地跟随的对象!但是如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般,贤臣常有,而贤君却不常有!所以一代贤君成就了一代霸主,下面若是断层了,纵使后面再出现希望能够扑腾大业的君主,只怕也是难免后继无力!
而秦国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继承了祖辈的基业之上,竟然连续出了七位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君王!这是秦国历代君主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历史择强者而最终赋予的使命!
正所谓: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导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