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近发生在杭州的事。
市民姚先生反映:3岁的儿子被同学的妈妈欺负了。这位妈妈一直拉着她儿子的手向孩子头上、脸上打,还一边喊着“要打回去”。三天了,一直等不到这位妈妈的道歉。
兴趣班的老师说:这位妈妈突然爆发是因为看到孩子的头被姚先生儿子踢了两脚。
姚先生表示:孩子间的打闹很正常,为什么要当众去打一个3岁的小孩?
我也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因为我儿子很老实,所以,这件事,感同身受。但是,我无法认同两位家长的做法和说法。
如果我儿子被欺负了,抓着儿子的手当场打回去,我做不到!
但我也不接受姚先生的观点。
我认为:孩子间打闹很正常,但是,要有度,不能造成人身伤害和人格侮辱。并且家长应当采取适度干预。尤其是打人孩子的家长。
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在兴趣班学习,肯定是由家长陪同的。如果姚先生能够第一时间阻止儿子的行为,并且和对方家长道歉,并主动查看对方孩子是否受伤,也不会导致这位妈妈极端的行为。
当然,我也理解,这位妈妈是在现场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和正当防卫。但是,她忽视了姚先生的儿子也是小孩子,小孩子都会有自尊心。
如果是两个小孩子当众打一架,也许无所谓伤自尊。但是,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个成年人教训了一顿,又打又骂,很难想象这个孩子所承受的身心伤害。
但是,这样的事实,也提醒了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叛逆和暴力行为。
也许,说暴力有点严重。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发脾气,摔摔打打,遇到问题,不会好好说话,直接上手,那就要注意了,不要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去干涉。
孩子如此,并不是源自天性。我们可以着手以下原因分析:
1
缺少陪伴,用暴力方式引起你的注意。
我和孩子爸爸工作都很忙的时候,儿子就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那段时间,我们都加班,回来很晚,孩子一见到我们就开始哭闹。
奶奶对此的解释是:孩子见娘哭三声。
不知道这个解释又来自哪个民俗故事。但是,紧接着,我们又发现,最近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吃饭的时候摔碗摔筷子,平时玩着玩具突然就拼命摔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声音,还不以为然。
以前的乖儿子哪去了?
当我们放下手中的活,陪他搭积木或者看书,或者一起讨论动画片的情节时,他又立刻表现的很兴奋。而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任何要求,他都会乖乖点头,努力做到。
于是我们明白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我们该陪陪他了。
所以,对于孩子的需求绝对不可以不理不睬,哪怕再忙,给一个解释,这是对孩子起码的尊重。
这个我尝试过,我抱起儿子,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说:妈妈现在有一个任务,和你搭一座城堡一样,妈妈需要一些时间,你可以先自己玩一会儿吗?等一下,妈妈会奖励你一瓶酸奶,好不好?
儿子很爽快的同意了。你不妨也试试?
2
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很暴力
要知道,孩子是很会模仿的。如果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或者平时大嗓门甚至动手,孩子也会跟着很暴力,一是,唯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他通过暴力来消除心中的恐惧,也就是以暴制暴。
所以,有话好好说。只有父母的行为得体,孩子才会变得有教养。
3
孩子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
注意,欲望和需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第一条说过,孩子的需求是一定要及时回复的,但那是正常的情感需求或者适度的物质需求。
但欲望是由于父母或者老人无度地满足他的需求,导致他认为无论他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而有一天,你无法满足他的时候,他就会通过撒泼,耍赖,甚至暴力方式要求你必须兑现他的欲望。
宠爱和宠溺是有区别的。
我们也不是什么都能够得到的,凭什么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必须得到满足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适当的拒绝孩子,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满足他的要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孩子无底线跟你要玩具,你是不是可以让他跟其他小朋友做玩具交换,这样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玩具种类,又可以让他体尝分享的乐趣,还能给家里节省一大笔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认为,孩子的暴力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的错,问题方的家长一定要主动站出来承担错误,并且严肃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要赔礼道歉,并且不可以再打人。
我们来看看新浪微博杭州事件的投票结果:
从投票数据,我们能够看出,64.5%的人居然站在妈妈这边,还有23.8%的人持中立态度,但认为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再来看看10位微博网友对此话题的评论吧:
隔着屏幕都觉得这些文字在喷火,有木有?
试问,有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但是,就像网友说的那样:熊孩子背后必定熊家长。既然家长没办法教育孩子不要在外面欺负人,自然有人替他们来教育!
然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化解冲突。
我觉得@荣昌 说的特别好:
如何对待和化解冲突?
需要大人的智慧和示范;
需要社会的教育和引导;
需要孩子自己的认知与养成;
并不是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