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阅读笔记第20/365天
今日阅读《自卑与超越》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翻译:杨颖
我读到书中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感
自卑感的表现方式有千百种,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孩子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加以说明,当他们站在狮子笼跟前时,其中一个躲在了他妈妈的裙子后面说:“我想回家”。第二个孩子站着不动,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却说:“我一点也不害怕。”而第三个孩子凶狠的瞪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向他吐唾沫吗?”这三个孩子其实都感觉到了害怕,但每个人都用了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符合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勇气,就能通过唯一直接、现实和令人满意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感觉,那就是改善现状。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人们会被压力逼迫着采取某些行动。但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信心,他认为自己无力改善自己的处境,那么他们的目标仍然定为“凌驾于困难之上”,却不再试图跨越障碍,而是力图说服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这样的自我欺骗并不能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会堆积起来,越来越急迫,压力越来越大,在个人心理假面下,是一股永远存在着暗流,像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指: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的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愤怒、哭泣和逃避责任的辩解,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之一。
所有精神有疾患的人都有自卑情结,他们的特点是都会在某种特定情形下感到无法过一种有用的生活,会为自己的努力和行为设定种种限制。我们必须找出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暴露出的力不从心感,并在他们气馁的时候给予鼓励。
自卑感它是人类促进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未来进步的需要时,才可能促成科学的进步,它是人类为谋求命运改变而努力的成果,是进一步了解宇宙世界并得以从容应对的结果。事实上在作者看来,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
普通的人能够为他们的问题找出更有意义的解答方法,他们能够不断前进,遇到新的难题,找到新的解决之道,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渐渐具备了有益于社会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协调统一他们的社会情感与个人需要。
优越目标。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优越目标都是属于个人的,是独一无二的。它来源于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描述。它融汇于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它不会让我们轻易看穿他们的目标。心理学者们必须学会从言行之间探求推敲,必须熟谙寻找隐含意义的艺术。
我们靠着摸索和猜测确定了自己的优越目标,它是人一生的推动力,一种动态的取向,而非图表或地理上确定的一个点。没有人能完整清晰的描述出自己的优越目标。即使这个目标能够被明令白白的描述出来通往他的道路却又是千百万条。
对每一个个体,我们都必须透过表面去观察。对于优越感的追求是灵活的,一个越健康的人,就越能找到更为开放的奋斗空间,而不是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个体还可能改变他们定义和表现目标的方式,我们一定要寻找其中潜在的一致性,寻找个性中的整体性。
只要一个人确定了它的优越目标,他的生活方式就不会再有偏差,一切行动都将切合这一目标。例如孩子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会不停的制造麻烦,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控制家长。成年人的神经官能症也是这样,例如说饱受头痛之苦的人们吧,头痛对他们来说就是很有用的工具,只要需要他们就可以在任何特别的时刻发作,借助于头痛,他们可以不必面对生活中的麻烦,当他们不得不和陌生人打交道,或是做决定时,头痛招之即来,同时头痛还可以帮助他们操控他们的同事、搭档或家人。
对优越感的追求激励着每一个人前进,这是我们的动力源泉,整个人类的活动都是沿着这条主线进行的,只有那些在自己的努力中展现出造福他人的意图,愿意为众人的利益而锐意进取的人,才能真正的应对并掌控生活的问题。
我们人类的劳动分工为各种不同的目标提供了生存空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优越感可能在于他擅长的数学知识,对另一个而言则在于艺术,而第三个孩子又以健壮的体格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