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小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部落,有一个传统:那里的青年人想结婚,先要学会捕捉牛的技术。捉了足够的牛,作为聘礼,送给女家,才可以成家立室。最少的聘礼是一头牛,最高是九头牛。这个部落酋长有两个女儿。有一天,一个青年走到酋长的面前,说爱上他的大女儿,愿意以九头牛作为聘礼迎娶她。酋长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忙说:“九头牛的价值太高了,大女儿不值,不如改娶小女儿吧,小女儿值九头牛。”可是这位青年坚持要娶酋长的大女儿,酋长终于答应了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部落。一年后的一天,酋长经过这位青年的家,看见他家正举行晚会,一大群人围成圆圈,正欣赏一位美丽的女郎载歌载舞。酋长十分奇怪,去问那位青年这个女郎是什么人?怎么酋长会不认识呢?年青人回答:“她就是酋长您的大女儿啊!”
这就是九牛人的故事。
前几天与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好久不见的好友在席间推杯换盏,畅所欲言,很是开心。问道朋友的孩子如何。朋友说马上念初中了。我不免感叹:“时间真快啊。那你打算让他在哪上学?” 朋友说:“还在这里。” 我问:“那由谁看护呢?” 朋友无奈的说:“我爸我妈,补习班老师。” 我说:“可是我想他更需要你们啊。” 朋友笑笑:“去年我在家呆了一年,白天上班,晚上根本没精力管他,成绩是那个样;今年我出去上班,我爸我妈带,成绩还是一个样。你说我在家和不在家有什么区别?他就那样了。” 当朋友说坐在她旁边的孩子“他就那样了”的时候,我不禁心酸了一下,为她,也为孩子。
八岁那年妈妈生了弟弟,从此我的生活中有了一个伙伴,那时的我很开心。身为姐姐的我在父母繁忙的时候自然要担起照顾弟弟的职责。可是,有时弟弟磕了、碰了,他会哭;有时我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与弟弟抢东西,他也会哭。妈妈听见哭声就会发火,就会对我说:“他小,你就不能让让他吗?一天天,什么也不是。” 那时的我真的感到害怕、委屈和难过。害怕的是,妈妈发火,我无以抵抗;委屈的是,为什么我要让他,我们不都是孩子吗?而那句“什么也不是”真的刺痛了我,我很难过。渐渐的,我长大了,妈妈看着身躯弱小的我经常对别人说:“这又瘦又小的,长大能干啥。将来成家了,家都撑不起来。” 听了这样的话,我感到内心很无力,我觉得自己是那样弱小,不堪一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的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有想法,我也不想表达,因为我感觉没人会听我说话;有些事,我想做,可是我不敢做,因为我的内心总有个声音告诉我,你那么弱小,你承担不起。自卑就这样在我的内心生根发芽。
庆幸,我从没有间断过阅读的习惯,从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在事业上,我一点一点找回我自己;在孩子们的眼里,我看见了本可以更强大的自己。我每天都要求自己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每天都要求自己成长,自信一点,再自信一点。
回到上面的故事,九牛人为什么能让酋长的女儿变成一个连酋长都不认识的优秀女人了呢?
当你以三头牛的标准衡量一个人,那么其实,你自己也只具有三头牛的能力,被你以三头牛标准看待的人,不会在你的引领下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如果我们以九头牛的标准期待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家庭,那么不知不觉中,我们自身就会朝九头牛的标准奋进,被期待的人或家庭也会慢慢按照九牛人的标准成长的越来越好。
其实,我们差别就在于这一点点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