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讲究”

所谓“讲究”,就是“规矩”,在我的老家,从前的日子里,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讲究”,它们细细碎碎地散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无形的力量致密地约束着我们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一种看不见却可以感受的到的影响,能让我们即使多年以后,在这个越来越缺少敬畏,越来越“没有规矩”的时代,多些惦念,多些细节的关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特别是一到过年,母亲就会唠叨那些“讲究”。

从腊月开始,先是腊月初五要“喝五豆”,用五种豆子煮成的粥,大约是有五谷丰登之类吉祥的寓意吧,腊月初八要“吃腊八”,这是一种不同于现今城里人喝的“腊八粥”,是一种用小米煮汤,加进手擀面片和红白萝卜做臊子的面食,民谚说:“吃了五豆,长一斧头”、“吃了腊八,长一杈把”,这样的春节美食规矩某种程度上也是乡人对自己一年辛苦的犒劳,对老人小孩的味觉抚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下来,还要“请灶王爷”,要扫房子洗衣服,要“老牛老妈歇一天”。

年三十和初一不能训孩子,不能吵架,不能扫地,据说如果犯规,会吵一年,会“财运流失”。初一出锅的第一盘饺子,一定要给“爷”(土地爷、灶王爷等)献上,还要上香磕头,供献过的饺子只能给家里男人吃。

初五是“破五”,到了这天,春节期间诸多规矩和禁忌都可以打破了,要洒扫庭除,燃放鞭炮 “送穷”。初七是“人七”,年三十在那里过的,这天就要待在那里,要“全家整齐”,要吃“拴魂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初八开始,舅舅们就可以给外甥“送灯”了,送上灯笼、蜡烛、犍娃娃馍等。这种约定会坚持到孩子满十三岁,期间,那些五颜六色、形状不一的灯笼会被我们这些娃娃用灯托支上蜡烛点着,然后在小巷子里找人“碰灯”(两人或多人用点着蜡烛的灯笼碰撞),等到正月十五当天,要将灯笼“碰着火”,预示吉利,可是小孩们舍不得啊,就想各种办法加固自己的灯笼,甚至恶作剧地给灯托上装上长出的铁丝,在碰撞的时候刺破对方的灯笼。

那样物资奇缺的年代,人们对一切东西好像都很珍视。

十三岁的时候,大约也是农村孩子的“成人礼”,舅舅要负责给外甥“全灯”,送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比如自行车,比如收音机等,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的“碰灯”生涯宣告结束。

正月二十三,女辈们要给过世的亲人上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过完后,“二月二”算是个大日子,家家户户要“炒豆子”,“炒馍蛋蛋”,炒豆子叫“青满”(是不是清算和圆满的意思啊),炒馍蛋蛋,应该和过年前蒸的那些年馍一时半会吃不完,又不能久放有关,这种加工方法做出的馒头蛋蛋配上咸盐,就是那时的美味。

“二月二不剃头会死舅舅”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明节给先人上坟,是男人的事情,女性一般不去。一年里纪念先人的必须日子还有“年三十”“十月一”“七月十五”等。

“十月一,送寒衣”,当天,人们用白纸裁做棉衣棉裤,夹裹带籽棉花,谓之“寒衣”。又用冥币模子将烧纸击打成钱币状,谓之“冥币”。傍晚时分,家人于十字路口或坟地焚烧寒衣,并在地上画以圆圈,意在防备孤魂野鬼抢走寒衣。

每年到这时候,按母亲吩咐,我都会在遥远的地方,朝着家乡的方向,郑重其事地画圈,烧纸,说些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沟通阴阳的话,希望能和那些逝去的亲人有片刻的交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夏天,有个叫“转麦罢(pa)”的习俗。

地里的庄稼收到囷里了,农人们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好时光,人们磨新麦蒸白馍,在这“麦罢”时节,作为走亲戚的礼品,这些蒸好的各种富含深情的"馍"做为礼品相互交流互动着。“馍”代表着庄户人的真诚祝福,也变成了质朴的无声互动交流语言。

除了这些固定时节的“规矩”,还有一些陪伴日常的“讲究”,比如“男人不能看月子”,“晚上不能照镜子”,出门吃饭一定要穿最好的衣服,做客喝茶一定要把最后一杯喝干,吃饭时候不许说话,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不能敲碗筷。做饭的媳妇一般不能上桌子和客人吃饭,而是在厨房里吃。家里做好吃的,一定要端一碗给村里的长辈或者孤苦之人,吃烤糊的馍馍“会捡钱”,吃剩饭“有福气”等等。

有人说,这些都是“穷讲究”,是的,也许正因为在哪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的时代,我们只有靠这样的细节关照来塑造行为,抚慰内心,而在如今快节奏和重现实的时代,人们更多不拘小节,更多无所顾忌,也就更多没有“规矩”。

这些古老的,有的甚至迷信和落后的东西,在过去的贫瘠的日子里,就如一道道秘符,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提示你,惊醒你,告诫你,甚至善意地“哄”着你,在这些絮絮叨叨的口碑相传里,我们生长,叹息,我们成人,回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也许,多年以后,母亲们的唠叨依然无法延续这些古老“讲究”的传承,那些喋喋不休的言传,那些细致端详的虔诚,那些善良质朴的祈祷,都会变换形式,甚至消失,可是,那些伴随我们心性养成,我们行为习惯,我们念念不忘的东西终将留在记忆深处。

信或者不信,做或者不做,“讲究”究竟就在那里,像故乡神秘的符号,牵引我们日渐习惯回味的目光。

                   蔡立鹏2017-2-21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旧时年味 谷少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王安石笔下,过年...
    谷少语阅读 559评论 11 6
  • 回顾过去,着眼当下,我们内心无比渴望创新想要改变旧俗,能简化生活中的一切繁琐,却又无比怀想传统的仪式性,渴盼一份规...
    梅雨中阅读 638评论 2 2
  • 昨晚乘公交车,遇到一个妈妈在教育孩子。原因是那个孩子想在路上吃东西,妈妈却以没洗手为由不让吃。孩子一直在那里轻声哭...
    克瑞斯提那阅读 157评论 0 0
  • 熊先生很少见的没有踩在迟到的警戒线上刷卡进了办公室,安稳的坐在座位上,喝着咖啡。 对面桌的同事走进来立刻表示惊讶,...
    肉松少女南瓜君阅读 813评论 2 51
  • 从南方的粤东之门到西南的巴蜀之地,跨越约2千公里,我们的公益之行在9月15日到达香山小学。 随之...
    王胖胖摇啊摇阅读 1,6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