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枣的孩子”,为什么我会给孩子起一个这样的名字?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打枣理论。
从前有个人,出门习惯带个棍子,在路上只要遇到树就会给它来那么一棍子,然后低头看看能不能打下一些枣来。由于没遇到有成熟枣子的枣树,大部分情况他只能打下一堆破树叶。
可是为什么他还坚持这样做呢?
那是因为他曾经因为幸运遇上有成熟枣子的枣树,而打下了一地枣,所以自从那次开始他便坚持这个行为。
有人说你傻不傻啊也不看看打的树是不是枣树,有的人说你肚子饿可以吃其他的啊。但是他一点也听不进去,依旧继续拿着他的棍子出门打枣。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这个人的行为很像你家熊孩子?是的,你家孩子就是跟这个打枣的人一样,只管结果,不管过程。
最近闲时阅读了一本书,叫做《温暖的孩子》,在这里跟大家作个分享。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孩子是结果导向的个体——“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非理性思考者。
“你的孩子是否因为你不肯买超级飞侠的模型摊在商场地上打滚,你的宝贝是不是因为你不肯给他看粉红猪小妹的电视剧而破声大哭,你家熊孩子是否总喜欢打人或者破坏东西?”
如果是,请你检讨一下你是否曾经因为孩子一哭你就表现紧张连忙说“好了好了我给你看便是”,或者陪伴孩子很少,陪伴手机很多,孩子打人时你却表现得对他过分关注了?
孩子们就好像打枣人那样不管过程,知道哭、打人、撒泼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完全听不进所谓的“别哭了,不准哭”、“再哭我就打你啦”之类的话,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衡量思考。
下面我们再来讲“强迫症的你”。
暴力、呵斥、冷言冷语、怒目而视,甚至连唠叨,都属于强迫症范畴。我们都喜欢用强迫症影响别人,因为好用,大脑就对强迫症有了偏好。你是不是常说,“不准!”、“不可以!”,在孩子听来,这简直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一直被放在玻璃瓶里的小老鼠,看着外面的奶酪,却够不着。
说到这里你也许就苦恼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家里那位小祖宗呢?
作者给了太多干货了!我简直要用膜拜来形容。现在给你分析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总是听不到你说什么?
你可以给孩子选项A和选项B,而不是——直接重复标准答案。举个例子,你需要搞卫生,满地玩具想孩子帮忙收拾,你一直说,你快点收拾,满地玩具叫你不要乱放之类的话,在孩子听来,就真的是外星语。如果我们说,你是想我帮你收拾玩具呢?还是自己收拾玩具然后我给你奖励小红花?相信孩子会立刻屁颠屁颠跑去收拾,可能一开始会动作很慢,会分心,但是请你千万要认真等待、引导,继续给予孩子鼓励。次数多了孩子便会养成习惯,相信到时候大家都会和谐相处的。
2.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的爸妈是重度“孩子成功学”患者,总是给孩子灌输一些“以后你要赚很多钱”、“要开跑车”、“要年薪百万”、“要背名牌包包”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也是外星语,过早树立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容易使孩子长大后面临价值观扭曲的风险。在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适当让孩子体验到读书的小成果,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孩子能背上1-100的数字时给予鼓励或者奖励,多让他人肯定孩子的努力等等,比什么“开跑车”来的实在。
3.千万不要大声吼孩子。
是的,不要吼,但是不代表千万不能凶孩子,只是要注意把握好频次和程度。你可能会觉得有的熊孩子实在太让人抓狂了,似乎只有大声吼才能“治”他。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曾经有个小公主,晚上不睡觉,爸爸很凶,说了好几次:“你不睡觉我就扔你出去“的话”。最后言情剧也演了,家庭伦理剧也演了,眼看快十二点了,孩子还是翻来覆去不睡觉。妈妈温柔地问:“宝宝你为什么不睡觉?”小公主说“妈妈我想抱你睡”。妈妈说:“好,我现在抱你睡,但是五分钟内如果你没睡着我就真的要惩罚你了。”结果,两分钟不到,孩子的微微鼾声传来,这时爸爸妈妈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么。
吼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虽然有时候面对皮孩子时自己真的很来气,但是有时候想想孩子其实什么都不懂,又觉得孩子其实挺可怜的,对吧。对了,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说,我家xx就是这样的,烦死了,很讨厌xx干嘛干嘛,久而久之,这些话会形成孩子的童年阴影,挥之不去。
也许你还未曾为人母,但是我们都曾是孩子,孩子们总是能够悄无声息地触及我们内心最柔弱的那块地方,那么温暖,你还忍心伤害他/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