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每个人必走之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但是经历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是美好的,有的人是幸福的,也有的人是悲惨的,虽然经历不同,但是值得回忆的却有很多很多。可是对于文学家高尔基来说,他的童年生活却是悲惨的。
《童年》这部作品是高尔基创作的,他用自身的经历来写的,里面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残酷自私的外公,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祖母。跟阿廖莎相比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灿烂的,是色彩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许多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从来没有干过重活,更不用说被鞭子打了,我们的童年与阿廖沙相比,可谓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阿廖沙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自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的一个小染房里,外祖父脾气暴躁只要有不顺心的事都会打他和外祖母,这让阿廖沙幼小心灵充满了阴影。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弟弟,他也是和外祖父他们一起生活,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外祖父把弟弟当成了心肝宝贝一样疼,好吃好喝给着,更不用说打他了,阿廖沙是不能和弟弟相比的,年代的不同就是最大的差距。
其实我喜欢《童年》这部作品,不单单是因为它的情节曲折,更多的是因为里面的语言生动有趣。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片段是舅舅们在外祖父家打架的场面,那场面被描写的栩栩如生,虽然文字不长,但是却把每个动作,表情,心情都写出来,读后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我来说我也是和舅舅们一起生活的,可是我的舅舅们为人非常好,从来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更不用说因为钱而计较了,他们总是相处的很融洽,和阿廖沙的舅舅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童年》这部作品里,作用了白话手法,在现了生活的本质。书中主人公阿廖沙在十一岁的时候母亲也离开他了,外祖父也破产了,他那么小就踏入了社会独自生活,因为社会的黑暗,让阿廖沙找不到工作,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如果不是外祖母的鼓励,阿廖沙早就离开了人世。可对于他这样年龄的我们又在做着什么呢?吃喝不用愁,还整天还跟父母发脾气。记得有一次我的衣服扣子掉了,可我不会缝,我叫妈妈帮我弄,可妈妈却说自己学着弄,听了之后我很生气,把所有的扣子都扯了,妈妈看见之后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以前没觉得妈妈说的有多怎么样,可是看完《童年》之后,我觉得妈妈说的很对,我们应该要学会独立做一个坚强的人。
当读完这部作品给我最大的触动是阿廖沙在这个肮脏和黑暗的社会中任然能坚强的生活,同时阿廖沙的悲惨生活也反映了当时俄国沙皇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深处在黑暗中却不知道反抗。相比以前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要幸福的多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只有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