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有趣但是又有点讽刺的事儿:
很久以前,给我们上普通心理学的教授,说他的同事去学车的事儿。由于驾校本身教学质量挺高也很负责,学员们实操技术基本都能掌握得不错,只是有时候一紧张,考试就挂掉了。驾校的人知道我们教授的同事是心理方面的专家,很是激动。于是,邀请他给驾校的学员做考前减压,每次讲座都很成功,学员们反馈不错、很受益,通过率更是有所提高。
但是,这位讲座的教授本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每次跟学员讲的时候很自如,如何如何放松,如何如何转移注意力,如何给自己一点点释放压力……但用在自己身上却不管用了,连考三次,都没有考过,他自己也很苦恼。
当然,学车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公共交通又很方便,即便是紧张没有考过,影响也不是很大,毕竟我们的选择还有很多,甚至还能荣幸的成为司机的“老板”。但是,心理学专业从业者依然对于自己出现的紧张、焦虑,不能很好地应对,难免成为话柄。
强迫症、抑郁症的你,对于这种“明知道没必要,就是控制不住”的场景是否熟悉呢?
前来向我咨询的小陈,因为同事不屑地撇了她一眼,老是在头脑里回想这件事。她开始过分关注身体:任何东西都不能放在腿上,不然就会有压迫感,还担心自己得了重病。脑袋里反反复复上演着那个同事对她的不屑,这种感觉持续了半年多,不仅无法释怀,反倒越来越严重,公司的一次体检,检查出子宫肌瘤,医生建议手术。自从体验治好,半个月几乎天天睡不着。
进一步了解,小陈在初中时就遇到过一个同学,是校长儿子,总是仗势欺人,尤其喜欢挖苦女同学,初中时候长相和成绩都中等偏的小陈也是被取笑的对象之一,被欺负的小陈怒不敢言,事后又常常想下次怎么怼回去,又为自己每次的懦弱羞愧,初中三年下来,她一看到甚至听到别人叫那个同学的名字就紧张、焦虑。高中、大学时,新环境新同学,八九年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同事跟初中的同学长相有点相似,小陈一看到他立马一激灵。明明知道没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总是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考虑得太多,总是自己跟自己对话、劝解自己,越劝这些厌恶的想法就越粘着自己。脑袋被搅得跟浆糊一样,晚上失眠,白天也提不起精气神儿。
去当地医院看过后,医生诊断是强迫状态伴有抑郁症状,小陈吃药了两年多,自己感觉没有什么效果,虽然中间也换过药,副作用实在难忍,小陈就自己断掉了药物。对于一些朋友来讲,药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者控制症状,但是,药物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容易纠结的思维模式不改变,容易强迫、抑郁的心,随时都可能表现在其他方面,症状泛化。
在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有讲: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越是用力对抗,就越是会适得其反,紧张、焦虑、不安的症状就会越重,就会将你捆绑得越紧。但如果你接纳它,即不管它、不纠缠它,让其自由来去,症状就会“失去力量”进而自动消失。一切的紧张、不安等都会消失,只要我们保持“如实观察”“觉知”。
小陈对不喜欢想法的“厌恶”或者说采取的形式“控制”,本身就是在给“胡思乱想”力量,她不喜欢的程度越深、控制的欲望越强烈,强迫的痛苦也就越强烈。
在与小陈的咨询中,她其实也感受到了“对抗”加剧了强迫的痛苦的,但是明明知道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跟一开始说的那位讲座的心理教授有些相似,只是小陈的痛苦感强烈,道理虽然不会成为她的笑柄,却将她推进更深的强迫抑郁中—控制不住。
安住当下的正念训练——观息法
观息法是通过观察鼻孔处呼吸进出,建立情绪自我平衡能力,也是净化内心的作用。持续专注呼吸,心便能从妄想中摆脱。我们只是以不评判的公正的心去觉察鼻孔出得一呼一吸,不需要掺杂任何技巧,只是观察,如实地观察当下呈现的样子,让呼吸自由来去。
练习要领:盘腿做好后,闭目,将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呼吸上,以“平等心”原则,对任何想法、念头感受不做任何的分析、判断、联想,就只是如实单纯地观察呼吸。
专注呼吸,是将“当下”“接纳”等的理论付诸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操性练习内容,实现了理论的落地,对强迫、焦虑、抑郁的朋友尤为重要。持续专注呼吸的心,便能安住当下,心不再沉迷、纠缠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没有了纠缠的一瞬间,就从痛苦中摆脱。没有纠缠,何来痛苦呢?
(注:方法可以参见李宏夫老师《战胜强迫症》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