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对“感同身受” 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空口说大话和亲身体会感受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像没有被爱过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爱一样,没有亲身体验过尴尬的人就无法理解自以为是带给别人窘境的伤害。
暑假人很多,我和儿子拿着行李过了检票口就往火车跟前冲。临走前装了满满一旅行箱青海的特产——枸杞和藜麦,走楼梯的时候死拖不动,还没走到火车跟前已经气喘吁吁。不过还好,我提前在网上加速买了卧铺票,而且还是下铺,只要找到铺位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拉着行李箱越过满是人脚的过道,我看到我的铺位上挤满了人。还未等我喘口气,铺位上一个领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就凑过来跟我说:“这是你的铺位吧,咱俩换个铺位吧,我戴着孩子实在不方便睡在上面,没有买到下铺。”我立刻有种不情愿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的尴尬,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上次我带着女儿回格尔木的情景。
也是同样的请求,我愿意补50元用自己的上铺跟一个睡在下铺的单身男士换,我和一个和我一样带着3岁孩子睡在对面下铺的老乡用同样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男士说买下铺就是为了方便不想调换。我和老乡失望的对望了一眼,嘴里赶紧说着:没事没事,打扰了。但那一路我明显感觉到那男士的不自在和我毫无来由的道德感。
此时同样的难题摆在我面前,我知道我是这个年轻女人最后求助的希冀(因为下铺对面已经坐了一位单身女士,很明显已经拒绝了她的请求),我的脸憋的涨红,因为我最近出毛病的腿,因为我爱上厕所起夜的毛病,更因为我曾经带着女儿遭遇拒绝的不便经历,我该选哪个?选自我的便利?还是与人方便?
最后年轻女人补了我10元铺位差价,听说我是加了30元加速抢的票又塞给我三十元,我爬上了上面的铺位假装睡觉,脑海里全是那位男士不自在像是做错了事一样的神情。整个旅行他都没有错,却坐的如坐针毡,承受着无声的沉默的自觉形成的道德压力,但自始至终 他都没有错。
如果没有亲自经历角色转换,我也许会一直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无论调换与否都不可能给别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和颜面上的尴尬。但是现在我知道,长久形成的社会道德舆论,会不由自主的绑架我们真实的想法,从而做出违心的选择。
就像我们看到公交车上老人指责 小姑娘没有给他让座,就像刚在大城市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没有给村里人办事而遭唾骂一样,有人指责的大义凛然,有人被伤的体无完肤,有些事情不是理所应当,没有亲身经历就无法体会其中的伤害。
如果但凭这一件事就说不恰当的请求会给别人造成困扰显然缺乏证明力度。但同时间同地点同一个人同样类似的事件和同样显露的表情让我确信不考虑别人感受的要求是会让人多么的不愉快。
同样是这个年轻妈妈,手机没电了, 看到插线口有人在充电,直接上去就说:“我手机没电了,一会儿下车要联系家人来接我,能不能让我先充点?”那位男士以自己还没充好拒绝了。这个女人似有似无自言自语的又像是在跟旁边的人说:“人家说没充好呢。”我听到她对面未跟她换铺位的女士接腔道:“你不会跟他说你一点电都没有了吗!”然后隔壁包厢有人递给年轻女人一个充电宝让她先用。女人千恩万谢,这一切就发生在充电男士的眼前,我看到了熟悉的表情,涨红了脸的男士尴尬的四下眺望了一下,没坐多久就离开了。其实,年轻女人和我是同一站下车,离下车还有12个小时之久。
我一点没有批判这位年轻女士的想法,我只是说她用了如我第一次询问那位男士能不能调换位置一样没有顾及到别人感受 的愚蠢方式。我不知道这跟情商有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我心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明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能以自以为是的想法来不分场合的要求别人,在寻求自己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
明天我就到家了,到家后就要去玉市场给朋友们挑选东西,这火车上及时给我上的一课,让我更加明白我在朋友们眼中的定位。对于朋友们的信任和他们眼中专业的我,任何时候都要从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多建议,少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