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媒体时代,新闻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仅过半月,月初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保定蠡县落井男孩救援”事件已随着救援工作结束而逐渐降温,只有零星的善后报道偶尔出现。这对于追求眼球效应的媒体再正常不过了,可这件事就真的悄无声息过去了吗?至少对于参与救援行动、为救援献出爱心的人们来说,内心的震动不会那么快平静,而对于聪聪的家人更是一生无法抹平的伤痛。
对聪聪的救援行动引起了太多人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再次体现了老百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政府对公民生命越来越尊重的人本主义趋势,可舆论对事件反思的重点集中在了政府对废弃机井的处理上。诚然,没有这口废弃多年、进口狭小、无明显警示标示、无可靠覆盖等安全设施的机井,小聪聪就不会失足落入,我们对机井的讨伐、对政府管理失职的不满也在情理之中。可机井只是落井事件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我们似乎遗漏了什么。
先不论废弃机井产生的复杂历史背景和现实管理难题,就算现在重视起来有水利部门等牵头启动专项整治,机井现状梳理、整治方案制定、专款审批、施工,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进一步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类似的公共设施管理问题远不止废弃机井这一个,面对这个到处有漏洞到处需要打补丁的世界,面对孩子们的安全隐患,除了等待社会防护网的完善,难道我们就没有更多可以做的了吗?
回到“落井事件”上来,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11月6日上午,保定蠡县孟尝村村民赵向阳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子和女儿在地里收白菜,6岁的儿子聪聪和姐姐在玩玩具过程中向爸爸喊:“这里有个坑。”还没等到回复就掉井里了,聪聪的姐姐试图抓住弟弟,但没抓到。无论媒体报道与事实是否存在偏差,我认为孩子父母在“枯井吞人”悲剧中扮演了一定的“帮凶”角色,虽然这么说有些残忍,我也没有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孩子父亲伤口上撒盐的意思,只是希望我们在哀叹逝去的脆弱小生命的同时,能够减少和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虽然在农村受限于现实条件,下地干活带着孩子不可避免,甚至是农村孩子的一个必修课和玩耍乐园,可保证孩子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给孩子交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应该是家长首先要做的,习惯性提醒姐姐看好弟弟也是必须的,毕竟相对地里的庄稼来说孩子要重要太多。还有,对于自家地里的危险源,小孩子不懂,大人应有所了解,应该着重跟孩子交代,或者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比如强调让孩子远离机井区域、拿杂草堵住井口等,再比如,附近有水塘河水要远离,遗弃的农药瓶等不要乱摸……相对孩子出意外后的痛苦和严重后果,任何啰嗦的唠叨都不为过,我们多做一点,孩子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想男孩落井那一刻的恐惧与无助,想想男孩父母亲人的焦急与痛苦,大人对于跟孩子安全相关的细节再小心都不为过。只有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经常性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识别并有效控制或监督孩子远离身边的危险源,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孩子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本领,才能在关键时刻躲过劫难,变不可能为可能,化风险为平安。
其实,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安全知识都是一生要学习和关注的,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远离危险,守护安全,杜绝“男孩落井”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