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爱骑自行车在一个城市闲逛的小白,在不长的骑行历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
- 买车下不了手。一方面,自己买车总要买辆舒服帅气的好车吧。但是好车一骑出门,就会被惦记上。所以千万不要离身,一离身就筹备着思考下一辆该买啥型号的车吧;另一方面,忍忍买辆没人窥视的二手代步车吧。但是骑了两三次,估计就不想再骑出门了,然后就被遗弃在车库里。想想这两种情况,还是不要买车了。
- 租车也不方便。既然不买车,那就租车骑吧。一些大城市如杭州、上海等都有公共自行车可以租借。但是这个租车骑行也是相当麻烦的。首先需要有一张当地的公共交通卡,在里面需要充入一定的抵押金额,200元不等。然后需要到固定的停放点去借车或者还车。这就造成有时候想借车还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在哪里。
所以,来到上海之后,一直都在用双脚来代替骑行去丈量那片蕴含老上海痕迹的“租界区”。直到有一天,又在路上转悠的时候,看到一名酷酷少年骑着一辆酷酷的车从我面前飞驰而过。没走几步,又看到一名国外女子也骑着同样的车穿过了马路。之后,就发现街边零零散散地停着这些车,靓丽的车身造型使其格外显眼。于是,为了想弄清楚这些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走近仔细查看了一番。一看到车上有二维码,就习惯地掏出手机用微信扫了扫,结果打开了一个app引导下载页面。这就是Mobike(摩拜单车),一入手便着迷,遂开始了夜骑生活。
详细体验
摩拜单车完整体 = Mobike App + 智能自行车
摩拜单车是一种自助型O2O租借单车服务。对于用户来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Mobike App和智能自行车。其中App负责充值、查找自行车、解锁、查询个人信息等功能,而智能自行车当然主要负责“被骑”啦,以及承载很多传感器等黑科技。
先来看看一个新手完整的用车过程。
Step1 新手默认页面
当作为一名新用户使用mobike时,默认页面就是基于地图信息的找车页面。可以根据你的定位,展示出你附近可用的自行车以及离你最近的一辆自行车。但此时,你在此界面进行下一步操作时(如预定和扫码),就会进入到“Step2:身份认证”(即注册开通)的流程。
Step2 身份认证流程
身份认证的流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手机验证;2)押金支付;3)实名身份信息认证。
1)手机验证,目前在移动app上是比较常用的注册方式。手机号与系统账号一一对应,通过动态密码(即短信验证码,最新的方式还有语音验证码,目的在于发送短信出现问题时获取验证码的补充手段);
2)押金支付,仅支持两种第三方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而且默认选中的微信支付。偷偷猜测一下,难道是与微信(腾讯)的关系比较密切?!
3)实名身份信息认证,默认是大陆身份证认证。如果是外籍人士,可以点击认证按钮下面的一行小字,进入专属的认证流程。该流程是需要外籍人士进行本人和相关能够表明身份的证件的拍摄上传,最后猜测需要人工进行核对验证。(另外,学生也能够通过学生证来进行身份认证,特别是小学生或初中生等还未办理身份证的学生们)。
插入探讨一下,为何要以上述的顺序进行身份认证流程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沉没成本效应。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上述身份认证过程中,最复杂以及最敏感的信息填写要属“实名身份信息认证”。用户对于此类信息的填写也是比较抗拒的,所以当用户一开始就碰到要填写此类信息,就很容易放弃。因此,在设计该流程时,按照复杂和敏感程度排序,从最容易倒最困难依次递增进行填写,这样的填写成功率应该是最高的。毕竟,填到最后想要放弃时,又想到上一步既然都已经交了299rmb的押金,会忍一忍就继续填下去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的妙用。
回归正题,总之完成以上三步,就可以进行之前未完成的查找或解锁操作了。
Step3 查找可用自行车
回到地图界面,就可以选中某辆车进行具体信息查看,包括该地点可用车辆数、相距路程以及预计到达时间。如果确定需要,则可以进行预定。预定之后,该车会为你保留15min。
然后用户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提示找到那辆车,或者不想用了就取消它吧。
Step4 解锁自行车
找到自行车之后,就需要对自行车进行解锁(即开锁)操作。有两种方式,扫码(默认)和输入车辆ID号。待扫码完成或输入车辆ID号完成之后,系统会进行相关信息的验证(猜测会有两方面的验证:一是身份信息的验证,扫码的用户与之前预定的用户是否一致等;二是距离信息的验证,解释用户的位置与车辆位置是否在一定范围内)。验证通过,你就会听到“咔嚓”一声,自行车就自动解锁了。然后你的mobike app就自动开启自行车运动信息记录的功能。每一次骑都会记录下来,而且在个人中心里可以查询历史记录。
另外,除了交押金之外,还是要充值才能愉快地骑车的。不过,1元/30分钟的价格是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具体看看App上一些细思极喜的设计细节
在亲身体验mobike的时候,常常关注到一些细节。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app的设计者在努力完善产品的使用体验。特别是基于用户使用场景去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具体讲讲3个让人细思极喜的细节:
1. 上传照片辅助查找自行车
很多时候,虽然有地图定位,但由于具体环境的复杂性,仍然很难找到自行车具体被藏在了哪里。有一次,我就在一栋大厦的一楼自行车停车库转了一圈又一圈,根本就没有发现地图上所谓的可用车辆。
6月份有个版本就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辅助方式,即引导之前骑车的用户拍摄停车位置的照片并上传,这样后面的用户就能够根据照片所显示的具体环境去更好地发现这辆自行车。而之前用户上传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好评增加信用,另一方面就看素质啦。
2. Ring一下
这个功能尝试过,但没见到具体效果。所以只能猜测它的功能。
我猜想它是为了解决到了附近但找不到车这种痛点的尝试方案。当距离车辆一定范围内,Ring一下变为可操作状态。这时,点击Ring一下,预定的车辆就会放出声音,辅助用户从茫茫自行车海中找到那独具一格的mobike。
3. 手电筒(夜间解锁)
这个功能不得不称赞一下,特别适合我这种夜骑选手。不管在扫码还是输入车辆ID进行解锁时,界面上都会有手电筒开关按钮,辅助在弱光下的扫码和阅读车辆ID号。毕竟,现在夜骑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因为下班迟、有的喜好夜晚骑车闲逛等等情况。如果此时在扫码时,还需要另外的一个人帮忙打着光来帮忙,就显得非常麻烦,集成到这个界面真是恰到好处。
总之,app的体验正越来越好,但有一点要稍稍吐槽一下:点开个人中心的界面切换效果能否改成从左到右展开呢?毕竟icon是在左上角,从左到右展开显得更加自然。
最后瞅瞅车的设计
简单来讲,mobike是集“黑科技”和“品牌感”于一体。
车的技术含量
根据摩拜锁研发项目负责人Jerry Yang在被猎云网采访时所透露的信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减少维修成本以及防盗等目的,对车体进行了很多特殊的设计。
在车胎使用上,mobike采用实心发泡的防爆胎,免除车胎充气漏气的问题。
在车圈的构造上则借助汽车轮毂工艺,将自行车圈原有的32根幅条缩减为五幅轮毂,但是加强抗冲击性和坚固度。Jerry称:“如果不用大铁锤去砸,不会发生严重的损坏。
在防盗方面,若mobike上锁时被非法移动,或是受到剧烈衝击,智能锁内设的传感器会触动警报,并将资讯回送给后台,并视情况通报警方。
Jerry Yang透露,智能锁结合了芯片、电路板、互联网协议、GPS和SM卡,在整体设计中经历了七代研发,在第六版的时候采用的太阳能的发电板的线不能隐藏,于是在第七版上更改为动能发电,使用者在骑行的过程中能自动蓄电以支持定位与感应,并藉芯片与后台进行通讯,这款智能锁现在已取得了许多专利。
尽管为了上述等目的,不得不做了一些特殊处理,但造成了太重、骑行太费力等问题。希望设计者还是能够平衡用户体验和技术应用吧。
外形设计
车本身的设计就很具有品牌感,其自身便成为了一种品牌符号。特别地,在细节上的雕琢,如app的logo与真实的摩拜单车造型一致,更加能够给用户带去一种统一的心智。
而当用户骑着摩拜单车在路上飞奔时,就是一种流动的品牌宣传。作为最初的一批尝试者,基于mobike本身十分的便捷和有效的使用体验之下,一方面自然而然地会频繁使用摩拜单车,增加其在大街上的曝光率;另一方面,也会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安利(比如我已经安利了好几个身边的朋友),以口碑的形式更有效地扩展开来。
所以,摩拜单车的用户增长量会越来越快,应该在一段时间内迎来爆发点,呈现指数型的增长(不期待被打脸,哈哈)。
商业模式的YY
因为目前的收费模式为“押金299+1元/30分钟”,简单的按照现有的情况进行下估算(应该说是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看看哪时候能够收回成本。
预估目前整个上海布置了1w辆车,每辆车的生产成本为1000元。
每月每辆车维护费50元,每月其他成本(如人力等)50w元。
得到第N月的总成本为:
1000×1w+(50×1w+50w)×N
假设每个月新增用户1w(不计退出),每月平均每人骑行10次(每次30分钟)。
得到第N月的总收入为:
1w×299×N+(1+2+3+...+N)×1w×10
另两式子相等,得到N约等于4.4个月。可见,在可观的用户增量以及稳定的骑车次数之下,收回成本的速度还是会很快的。当然,上述有关生产成本的数据都是不确切的数字,但是可以预测这是一个挺有前景的市场。毕竟,目前共享自行车行业是以政府的公共设施为主,其潜在竞争对手还不是很多。
另外,日后随着用户量的增长,还能够开拓另外一些商业收入。如广告(特别是餐饮、旅游等)、开拓旅行市场(如开发城市各种骑行旅行路线等)。当然,这都是我自己YY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
总之,个人是很喜欢摩拜单车的,毕竟又可以多一个借口出门溜达了。而且准备自己设计骑行路线,为未来造访上海的小伙伴们开辟新的一种玩法。
附上夜骑溜达拍摄照片:
本文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沉没成本效应
*2. 用On Demond的方式改变自行车的使用场景,mobike想帮助更多人使用绿色出行,文/Emily,猎云网,http://mt.sohu.com/20160422/n44567894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