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有面个情节:
灾荒年到了,许玉兰辛辛苦苦攒的两缸米,在漫漫的饥荒年杯水车薪,后来他们就每天喝两次玉米稀粥,别的时间就全家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动
许三观过生日那天晚上,许玉兰为了给他庆祝生日,把粥做的稠稠的,还加了糖
苦日子过多了,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
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许三观借着自己的生日,对儿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
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
然后许三观用嘴绘声绘色的给家人各炒了一个菜,三个孩子都点了红烧肉,许玉兰点了清炖鲤鱼,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爆炒猪肝。
画饼虽不能充饥,却也能满足对食物的渴望,那一刻他们一定是幸福的,就像苦难的日子里看到的光
02
2014年,我在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当志愿者,一个月一千五百块
刚去的第一天就被宿舍恶劣的环境吓到了,给我妈打电话想回去,同学劝我说,先呆着,如果实在扛不下去了再走
我住在学校的宿舍,学校在山里,要爬很远的坡,工作的地方很远,在青岛的李沧区,每天跟同学呆着一块,倒也不觉得孤单
就是吃饭成了一个大难题,太咸,没过多久我就瘦了,有一段时间手上长水泡,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我这是水土不服,造成的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饿了,想吃饭,那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我每次饿肚子的时候,就感觉自己退化到了原始社会
以前看费孝通先生的《不是崩溃是瘫痪》,里面说苏北的饥民到苏南去就食,这些难民虽然让人们讨厌,可是得给他们饭吃
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小人穷斯滥矣,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给他们吃饭,江南人算是认了
以前看不懂,后来自己体会过,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了
成年人的世界,多得是苦泪心酸,但所幸有一日三餐
03
后来我看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对电影没啥印象,反倒是被电影开头那几分钟馋的口水直流
朱家厨房宽敞明亮,长方形工作台占据了厨房的中心位置,台面上都是朱老爷子一早买回来的生鲜材料,翠绿的青葱香芹
后院的大小水缸里几尾悠游的草鱼,老朱大手伸进缸中抓起一尾鱼
他将鱼放到厨房洗碗槽上,用一双筷子迅速插进鱼嘴,刮鳞,再放到菜板上,尖刀一割,剖腹清肠
炉火熊熊,大灶上的蒸笼冒着大烟,路上两樽瓦甕里传出陈年老锅炖卤汁的咕嘟….
以前的我,对厨房很排斥,对做饭这件事本能的不喜欢,对吃饭这件事,也不是很上心,不就是填饱肚子嘛!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脑海里都回放着老朱做饭的情节,他熟练的切着菜:扣肉、香肠、腊肉、红辣椒、白萝卜、片鱼…
大家风范的做菜,食材铺张,步骤繁琐,情节紧凑,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做菜,也可以像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精雕细琢
04
刚开始在北京生活的那几年,吃饭全靠外卖解决,每天回到家里,面对的都是木质的家具惨白的墙,我的孤单、不安被无限的放大
我甚至连猫都不敢养,我觉得自己没办法承担一条生命
在看完《饮食男女》的那个周末,我跳下床,去厨房转悠了一圈,看了一下以后做饭的可能性,然后溜达去了附近的超市,采购了所有需要的锅碗瓢盆
我已经不太记得那个时候的心情,不过我一定很开心,因为我给爸爸妈妈分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以后会自己做饭,父母都替我感到开心,因为在他们眼里,最担心的不过就是我吃饭的问题了
我开始在不忙的日子里,好好的为自己准备一顿饭菜,一边把手机放在冰箱上,研究做饭的步骤,一边切菜点火,煲汤盛饭
人总有法子,能解决自己的孤单
在好好做饭,好好吃饭的日子里,我的生活也逐渐有了烟火气,我开始愿意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就像蔡澜在《今天也要好好吃饭》里说,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
一个人要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东西享受,生活就充实
我大半生研究生活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