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求贤和假求贤——《大秦帝国》阅读感悟之六
我先用手机读完了《大秦帝国》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后才给手机导入了《大秦帝国》第一部,阅读时,我注意到了两处细节。
其一:张仪到魏国都城大梁准备报效祖国,恰逢魏惠王迎接孟子,在庙堂之上,孟子藐视张仪,口无遮拦的讥讽张仪,被张仪骂的张口结舌。魏惠王怕怠慢了孟子,下令将张仪逐出王宫。张仪辗转来到秦国,顿时得到重用,他协助秦惠文王强大了秦国,对抗师兄苏秦的合纵。如此贤才竟被魏惠王赶出了庙堂,可真滑稽。
其二:第一部中,卫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了中庶子的小官,卫鞅热心于法家学说,以李悝、吴起为榜样,他苦读法家书籍,梦想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图,通过变法强国使自己扬名天下。
公叔痤深知卫鞅有大才,便向魏惠王举荐,魏惠王觉得自己有庞涓这样的文武皆通的能人,认为公叔痤老糊涂了,对公叔痤的举荐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使公叔痤郁郁而终。恰在此时,秦孝公面对山东六国发出了求贤令,卫鞅在商人白圭的支持下来到了秦国。
当时的秦国,经济落后,屡败于魏,丧失了河西大片土地,秦孝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秦国已到了非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不可的境地了。
由此可见,魏惠王求贤是假,魏国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国,人才济济。但魏惠王只是摆出求贤的姿态,装点门面而已。
卫鞅来到栎阳(秦国当时的国都),秦孝公给山东士子以最高的待遇。让山东士子到秦国各地走走,再谈任用。卫鞅只身游历了大半个秦国。秦国民众生活之苦让他触目惊心,他也用法家独特的眼光看到了秦国变法的必要。回到栎阳,卫鞅提出了奖励耕战的主张,秦孝公大为赞赏,于是卫鞅在秦国雷厉风行,开始变法,使得秦国率先步入了封建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迅速成为当时最强的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