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的时候听过很多有关英雄的故事,他们总是会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具备着如下特点:
1. 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2.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夏于将倾。
那时的我认为英雄是天生的,是时代赋予了他垂名千古的使命。就像超人,天生什么都不怕,正义、勇敢、还长得帅……
相比自己,长相平平,才智不出众,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我也曾构想过未来的生活:大学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娶个贤惠的妻子,父母安康,就这么安安稳稳过一生好了。
直到我读了一个故事后,我才明白了英雄是如何铸就的,也是从那时起,我的信念发生了改变。
大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朝一代奸臣“王振”带军出征,所部将士二十万有余,国内文臣武将尽数出动,目标直指境外入侵者——蒙古部“也先”。
八月十五日,也先与明军在土木堡交战,因王振愚蠢指挥,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这便是明朝历史中的著名事变——“土木堡事变”。
事变后国内一片惨象: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
此时在京城的大臣们纷纷商议准备逃到南方,此刻的情节一如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盘踞北方的金兵对北宋发动进攻,太原、真定失守。宋钦宗投降。
一年不到,北宋灭亡。
相比北宋危机,大明更为危险,皇帝都被抓了,然而大明没有沦落到和北宋一样的下场,因为和当年的北宋相比,此时的大明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声怒吼: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发言者,兵部侍郎于谦。
身陷敌营成为人质的皇帝,也先精锐的士兵,城中惊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击士气低落的明军,还有一票只顾着自己的逃跑派煽风点火,这一切的一切提醒着他:这是一团乱麻,一盘死棋。
而面对这篇死棋,于谦迈了出来——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在于谦的怒吼下,一些主站派站出来支持于谦的决定,随后在于谦的带领下,明王朝开始全国动员备战也先。
同年十月十一日,也先率军抵达京城,兵临城下,北京保卫战就此打响。
六日的坚守,京城在于谦的带领下守住了也先的攻击,也先在损失过半后率军撤离。
北京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战役,如果此战失败,大明王朝的国运将被改变。
从一盘散沙、行将崩溃到众志成城、坚如磐石,从满天阴云、兵临城下到云开雾散、破敌千里,大明帝国终于转危为安,北京保卫战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
而这个奇迹的缔造人正是于谦,当之无愧的英雄——于谦。
于谦并非天生的英雄。
从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举,再经过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他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平步青云,也曾被人排挤,身陷牢狱,几乎性命不保。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一直在磨练着他。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现状绝望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当重任,挽救国家危亡。
无论局势如何复杂困难,前景如何黑暗,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希望,始终坚持着他的努力和抗争。
这场战争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是一个在绝境下始终坚持信念的英雄之路。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畏惧。
在入选百科全书名人录中,有25%的人在10岁前失去一位家长;有34.5%的人在15岁前失去一位家长。
44位美国总统中,有12位——包括华盛顿和奥巴马——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
我们选择不了出身、选择不了环境也选择不了性格局限,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人,然而总有一些人要超越自己的阶层出身、超越自己的周围环境、超越自己的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他人所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
这样的人,便是英雄。
那么,谁可以成为英雄?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
一个小镇警察,武功不高,但是勇斗歹徒,英雄!
一个弱队教练,通过训练带领队伍夺得胜利,英雄!
一个单亲母校,生活艰难,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幸福,英雄!
一个人,出身在一个平凡的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然而世事难料,生活总会有困难,有困难就会有障碍。他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他眼前的障碍。
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改变的开始。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就是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