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邵缘秋,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慢慢半日闲
主持自觉大限将至,于是决定为寺里寻找下一任的主持。
一日清晨,主持将三个弟子召至榻前,指着寺门外的那座入云高山,说:“你们三个是我最为得意的弟子了,如今我即将圆寂了,可是下一任的主持却迟迟无法确定,你们去爬外面的那座山,谁最先回来,我便将这个寺的未来交给他。”
“是。”三人应声就转身出去了。
寺门外的高山,耸立入云,一脉幽绿,师兄弟三人迅速消失在林海深处。
待到第二天清晨,主持站在寺前,默默开始等待,日上梢头的时候,大徒弟出现在了主持的视野里,二徒弟紧跟着出现。主持轻轻地叹了口气。
“小师弟呢?”二人随着师傅等到大正午,却始终不见小师弟的身影。
而主持却丝毫不见焦躁,只等到太阳西斜,小徒弟才慢慢出现,一路走一路唱,手上还捧着几朵带着露珠的野花。主持问:“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小徒弟一笑:“山上的风景真是绝美,我一路走一路看,走走停停,发现了以前修行时都没有发现的美丽景色,我凌晨的时候到了山顶,还碰巧看到了日出,那是我从未看到过的景色,在山顶上连眼界都比平时宽广了许多。虽然比两位师兄晚到了许多,但我觉得是十分值得的。”主持一笑,他知道他找到下一任主持了。
主持给三位弟子出的最后一道试炼,实则又是考验。只会一味前行的人,不会停下来去看沿途的风景,会错过太多本应发现的美好,虽不犯出家人的“五戒十善”,但终究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只有像小徒弟那样的,不但会前行,还会驻足回首的人才是真正参透了佛家的真道理,全凭自然之法。
天下纷纷,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宁愿把一天24小时掰成48小时的过,也不愿时不时地边走边停,时前进时后顾。有人说,生活不止远方和诗,还有眼前的苟且,不要顾着终日奔跑,沉淀每一天生活带给的积累,最后才能和最好的自己相遇。诚然,不驻足,不回顾,就不会记得自己曾经在哪里跌倒过,又在哪流过汗流过血。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你若不停下去回味你曾吃过的堑,又怎么长一智呢?人生在于沉淀,如深巷里的老酒,在于愈久弥香。
其实“快”、“急”并不是现代人独有的标签,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便是出自唐代诗人李涉。长时间的混沌醉梦,惶惶不可终日,无端消耗有限的时光,等到醒觉过来,发现时间已飞快溜走了。最后才发现,无趣盲目的日子里,半日闲才最为难得。不会慢,不会停的人,除了身体的劳苦,心灵上也无多大收获,因为盲目,因为心盲,因为忙到最后记不起为何而忙。不必快,不必急,人生就这么短,为什么不去好好享受人生路上的风光,而只一眼盯着空白未知的未来呢?最后即便成功了,那也必然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难以挽回的事物,留在最后弥留的时候扼腕叹息。
而反过来看,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开始体会到了“慢”的重要性了。忙碌不再是评判身边人是否成功是否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的标准。长辈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的时候也有了变化。忙来忙去是为人打工的可怜人,悠然自得的却是人上人;匆匆来去错失良机,心如止水反而有愿者上钩。这种说法就如同钓鱼,急躁必然一无所获。
现在的电视剧电影,亦或是漫画小说,都讲究以主角的时间为主时间轴进行故事展开,主角不在画面里的时候,时间都是比以主角的时间飞快的多的速度进行着,常见的就是天边高速的日升日落,云卷云舒或是直接就是几天后。慢的人时间属于自己,不急不躁。做自己人生剧本的主角,驻足或回首,都是新的体验。
这就是现在自由行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吧,没做什么计划,就是突然空出几天来,放下一切,随意买一张车票,去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走一走晃一晃,感受或风景或人文。之前网上红起来过几位达人,就是放下,回归一种自然舒服的状态。其实大家都在向往,都愿意慢下来,然而有时放不下有时不能放,就将自己逼着越来越快。房贷车贷,或者蜗居在大城市里打拼着自己的未来,这时候慢下来就意味着要输啊。家庭,社会,身边人,都是自己越来越快的理由。
所以,你我正在盲目奔跑的人啊,其实我们都想慢下来,都想悠闲偷着半日闲,为什么不去做呢?既然无法得知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为什么不去先感受每一天的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