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润商财经后台收到许多关于《故事写作课》作品的读后感、书评,大家热情洋溢的讨论这本书的观点和案例,分享写作之路的酸甜苦辣。我们对此表示感谢,这是写作者对写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大家对我们真诚、用心分享写作经验的褒奖。
今天,我们从众多读后感中选取三篇职业作家的反馈文章放出来,以飨读者。这三位作家中,有十余年写作经验的专业作家,也有从媒体转型职业写作的新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写作感悟,让我们润商同仁都有颇多共鸣。
希望《故事写作课》能够给更多专业作家、转型媒体人带来一些有益借鉴。
用坐标构建人物画像,用冲突赋予故事情感
从短平快的新媒体转型到企业史写作,《故事写作课》对我前期的调整起到了尤为系统的指导作用。在从事了2年半的文字工作后,《故事写作课》让我从某种程度可以自查自纠过往的写作习惯,同时,也对接下来的人物故事写作有了更细致的理论感知。
开篇序言中,“沉下心把时间和经历交付给不计其数的案头工作,在繁琐复杂的文字背后探寻真理和意义”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回顾过往的案头准备工作,不论是前期素材的量还是后期素材的整理,往往离标准值都相差很大一段距离,后期也将督促自己在案头工作上按照“乘除加减”的模式做好充足准备。即按照写作量的10倍寻找素材,归纳总结,适时加入相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智慧,然后进一步去粗取精。
这里面,在“除法”的处理上,正是个人比较欠缺的,书中汲取到的一个经验在于,整理素材时,要把所有海量文章放在同一个文档里面,用各级标题将内容换分清楚,并将每部分内容高度凝练成标题。其中,合并同类项、聚焦主题、刷新大纲是三个浓缩素材的具体方法。这一部分工作将在后续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不断落实并熟练。
另一方面,则是在人物以及故事的处理。
《故事写作课》中有一节专门提及人物认知体系,也叫“灵魂三问”——“他是谁?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要实现什么目标?”曾经在采访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中,常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的用户画像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似乎也正是套用到对人物的刻画之中,笔下的主人公画像究竟是怎样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他是谁,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他又承担者怎样不同的角色期待,他在各个阶段的不同人生经历,按照坐标的形式,完全可以率先搭建出一个立体的人物框架。
而在人物的背后,一定离不开故事,在搭建出人物的框架之后,尝试以故事为血肉使得人物更加的丰满灵动。《故事写作课》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是“冲突”,这是“故事生长的肥沃土壤”。
在达梦的新媒体稿件写作中,“冲突”这个词更加直观,在达梦董事长冯裕才对国产数据库长达四十余年的探索中,经历了多次的“冲突”,尤其是在参与2013年“863计划”测评的这个事件中,当时参赛的数据库系统DM3让达梦的成绩从云端跌落谷底,究竟是和胜出的对手一样选用开源数据库还是始终坚定走数据库自研成为一个典型的冲突,达梦坚定地走了自研这条道路,但这也意味着在达梦要想在下一次测评中战胜对手充满了挑战。达梦成员在DM4的研发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和困难博弈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冲突,新的故事发生,在一环套一环的故事之中,冯裕才以及包括冯裕才在内的达梦人的形象更为突出。
《故事写作课》是一本工具书,是指导写作的“全局战略”,方法是现成的,但更重要的是落到实践之中,必须在长期且不间断的写作中融会贯通。
成功的商业作家是如何炼成的?
前几天一口气读完了由我们润商文化的作家创作的《故事写作课》,一时间感受良多,竟然难以言表。我索性放下繁杂的思绪,专心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能够给我这样一个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老写作者如此多的感悟?经过一番深入的反思,我找到了答案:因为这本书拥有两个鲜明的特征——简单易行、指导性强,正是这两点对我形成了很大冲击,并让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首先是简单易行。我也读过不少写作指导类的书籍,但总体来说感觉操作性不强,要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阅读大量书籍,才能逐渐形成一种写作中的感觉,要么就是偏西方化的写作技法,不太适宜中国的文化环境,对于作者个人的专业要求也很高。
但是《故事写作课》不一样,本书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写作者在写作全流程中可能遭遇到的诸多问题而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本书给出的解决方法并不高深玄奥,而是人人皆可以施行和学习的通用经验。书中也抛弃了空中楼阁式的理论分析或专业阐述,完全基于提高作者的写作能力而提出切合实际且快速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在深入浅出的表述的基础上,本书为了更便于作家理解和吸收,还提供了不少经典且富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参照,非常有利于作者们迅速学以致用。相信只要作者们多思考、多实践,这些宝贵的经验技巧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变成大家创作时的利器,让我们的写作事半功倍。
我本人更倾向于感悟型作者,也就是在经验总结和方法升华方面不那么敏锐,虽然浸淫文字工作多年,但往往是实践多沉淀少。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对于我的启发与帮助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指导性强。我这里所说的“指导性强”特指针对商业定制书写作的指导性。要知道,润商文化作为一家以商业定制书为主业的内容生产商,其定位就注定了写作有一套独特的操作方法与评价标准,如果按照一般性写作的方法和要求去写作商业定制书,即便再有才华和经验的作家,也可能会走入误区,或者得不到认可。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业作家,首先就要清楚这个领域的定位与特点,不能完全靠书本上的知识或者通常性的写作常识去看待商业定制书的写作。本书的五个章节基本上涵盖了一本商业定制书的五个操作流程,它是润商文化多年积累下的思考和实践的精华,既能帮助一位初入行的作者快速掌握商业定制书的操作流程和要点,也能帮助资深作者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调整固有写作习惯,帮助大家更从容地转型成为一名商业定制书作家,也更易获得专业人士和市场的双重认可——要知道,对于商业定制书而言,专业度与市场度就像“鱼与熊掌”,往往是很难兼得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把我内心的感受全部表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会形成更多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希望今后有机会继续与大家分享。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将不断重温《故事写作课》这本书,甚至将它作为一本写作中时时参考借鉴的指导书,我相信,它一定能够让我的写作道路更加顺畅高效,也一定能帮助我逐渐实现成为一名专业的商业定制书作家的梦想。
如何写出有力量的文字?
这是一本读来很亲切的书。
书中有很多关于写作、阅读、交流的细节,让我一次次忍不住赞同,也一次次联想到自己与之类似的经历。
序言中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苦涩难耐甚至绝望透顶时,故事能为我们带来一颗颗生命中甜蜜的水果糖,这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想必每一个热爱阅读、写作的人,对这种文字熨帖人心、触达灵魂深处的悸动都不陌生。我从事写作的初衷,也是希望那些文字曾经给予我的,我也能够通过文字给予别人。
可正如文中所言:“写作并不难,但以写作为生,跻身职业作家群体却很难。”当我亲身参与到项目的写作和修改中,真切体会到职业作家的不易,除了不断积蓄自身的实力之外,还要捕捉和贴近客户的需求,前路道阻且长。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要写出一本书,至少要有一百本书的阅读量,才不会在下笔时背冒虚汗。”正如之前写作稿件的经历一般,了解一个主题,通常要吸收200%的内容,才能获得80%的理解,表达顺利的话,最终能写出40%的成果。写书比起写单篇的稿子,需要做的案头工作更多,广泛、深入地阅读,才能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写起来才能如鱼得水,不至于“背冒虚汗”。
书中第二章第1节,在讲解作家的四大基础能力中,提到了“阅读力、沟通力、洞察力、想象力”四种基础能力。其中关于想象力,有这么一句话:“想象力赋予作品灵魂,它是作家的知识、经验、阅历甚至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凝聚了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我想,这里的“想象力”换成“表达力”或许更合适一些,因为有些东西能想象到,但并不一定能够表达出来、写得出来,存在于脑海中的是想象力,付诸笔端的是表达力,读者能窥探的并非是作家的脑袋,只是他的文字。
“我们始终面对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企业,聆听企业家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冷静剖析,专业呈现,重塑企业品牌价值,推动中国商业进步。”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润商文化在做什么”这个问题有了极为清晰的答案。同时,也不禁感慨无限,小小的一本书,凝结的是一家公司十余年的心血和淬炼,充溢在字里行间的分明是一个个润商人躬身实践的身影。
若干年前,我在与一位图书出版人对话的时候,他问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作家,我说想成为像周国平、龙应台那样的作家,写出深刻、有力量有温度的文字。当时他笑着对我说,你们这代人没有这样的土壤,没有经过战乱、没有经历过国家剧变,没有那样厚重的人生体验,你很难写出那样有力量的文字。
我一度深以为然。直到去年以来,两件事情让我改变了旧有的想法。
一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百年未有的变局突然呈现在眼前,政治、经济、民生都受到剧烈影响,身处这样堪比战争年代的时期,有太多值得铭记和书写的记忆了,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不该错过这样的年代;
二是进入职业写作状态,成为商业写作者,我获得了深入了解企业发展脉络的机会。从站在行业外观望和揣测,到深入企业内部倾听和探问,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企业发展的浩荡气魄,所谓的“商海沉浮”也变得格外具象,尤其是处于当前这个复杂又严峻的历史时期。
商业是复杂的,也是纵横捭阖的,一家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追踪企业的发展史或者企业掌门人的个人成长历程,就是在与那一时期的中国和世界同频共振,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