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对安生说,我踩住了你的影子,就永远不会失去你。
电影一开场引入了这样的一句话,也意味着七月和安生一辈子从此互相纠缠,相爱相杀。
电影中的两个角色,一个安生(周冬雨饰演),一个七月(马思纯饰演),让我感受到了这两个角色背后复杂而又立体的人性与情绪。让你离开电影院后依然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但是却有复杂的感情久久缠绕在心头。或许是因为一幅幅饱满的矛盾画面在作崇。
1、安稳or自由的人生
七月,生于七月,从小生长在安稳幸福的家庭,成绩优秀,有一段稳定的感情,毕业后去到一家银行里,安静地过着她的日子。也许这样,那一颗狂热躁动的内心其实一直在蠢蠢欲动。
安生,从小生长在一个缺乏温暖的家庭,一个人打几份工作养活自己,与不同的男人纠缠不清,喝酒抽烟,看上去不羁无拘无束,其实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一直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庭。
七月羡慕着安生的自由自在,不羁放纵。像一匹野马在外面狂奔,毫不犹豫。安生羡慕着七月家庭美满,有一段从15岁就开始的稳定恋情。
七月与安生所互相吸引的地方恰恰都是他们所希望可以有的地方。因互补而迷恋。
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缩影,从小被教育为认认真真地读书,长大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循规蹈矩的成长框架,却未必是我们所渴望的。我们渴望自由,渴望以自我意志为主导去成长。我们渴望去经历更多的不可能,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就像一种迷药似地渗透在你的血液,只要一旦找寻到那个可以放纵的出口,必然狂奔,头也不回。
可惜,这种所谓的自由人生,就像安生一样,我们终有一天会累,会厌倦,会迷茫,而事实上,那股在内心里的另外一种声音会跳出来跟你说:“不要死撑,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不羁奔放,你只是喜欢暂时的刺激感罢了,安稳的生活,平淡的一切才是属于你的。”
这就是我们一生中无限次出现自我纠结的场景,很想义无反顾地去勇敢一点去做不同突破,却总有各种牵绊出现,让你以为你自己能作出决定的时候却受限于你自己给自己的限制。
这就是人性的两面,既渴望冒险又安于安稳。七月与安生里描述的虽然是更具象的两个人呈现出来的两面。但是也同时是我们与生俱来无法卸下的矛盾面。
2、雌雄同体
七月与安生的感情是特别的,闺蜜情里还有一种感情是,以女性朋友的名义去爱着你,却跟你说我只是你的好朋友。安生是喜欢男生的,但是也会有一种特殊感情说不清道不明地在她心底流淌,尤其当她知道她的好朋友七月喜欢上另外一个男生,这是一种不被需要的感觉,就像你的心底会有一种刺痛的感觉,在彼此的记忆里从此你不再是主角,你跟她所做的一切以后将会有另外一个男人出现代替你做着同样的事情。
或许很多人未必认同我说七月与安生有这样一种情感,但是谁又能说得明白这种特殊又复杂的感情呢?
我们或许曾经也喜欢过同性朋友,那一种感情是如此的特别,如此的微妙。每个人都有喜欢双性的可能性,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
我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我很喜欢一个长得很像男孩子的女孩子。她是如此美好地出现在我的高中旅程里,她打篮球很厉害,我就只需要静静地在远处望着她。岁月静好,你会觉得只要她在你视线范围内就可以守护着她了。然而,这种不被接纳的感情,不被别人认同的感情,你也只能永远收藏在内心。
一种雌雄同体的情感何尝不是一种矛盾的血液流淌在我们身体上。我爱着你,却也抗拒着你。
3、真相or谎言
《七月与安生》这套电影里在最后用了很特殊的方式去升华了安妮宝贝原版的小说。结局并不是小说里的结局。反而在情节上显得更朴素迷离。
电影版本每一个环节都为了最后的结局埋下了很多的伏笔,让你一直有一种错觉以为七月就是小说的作者,以为安生的女儿是真的安生所生的,以为安生也最终找到归属了,然而这一切的画面只是安生写的小说里的故事情节,现实中的七月已经离世了,她希望七月用另外一个身份存在着,用小说里所呈现的美好画面去圆七月的梦罢了。甚至当苏家明去找安生了解七月的一切时,安生把那残酷的真相留给自己,把美好的谎言留个家明。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连自己都分不清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例如说别人对你的评价,你与朋友相处的情感互动过程,甚至是至亲离开你的时候你还分不清她是否真的离开了。
其实真或者假有那么重要吗?人甚至有些时候宁愿相信谎言也不愿相信真相。真相是那么地刺痛,那么地难受,那么不愿意想去面对。这又是人的矛盾体。人只想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喜欢看到的,无论真相或谎言。一方面你内心的声音告诉你要面对现实,一方面那种面对真相的疼痛感让你不断逃避。这种既希望去相信真相,又因自我保护机制而选择放弃真相,让你不得不把真相与谎言进行共存,一直埋在你的内心深处。
《七月与安生》里面所融合的各种矛盾,虽然源于小说,但是又那么真实地切入我们的内心。或许这一切只因触动了那些熟悉的故事情节背后与生活场景如此相似的画面。画面的背后,其实是一段又一段的矛盾的情节。是的,那些一段段的矛盾情节组成了我们这样矛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