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厚厚的小说,捧在手里,书页展开,故事也渐渐明了起来。封面上两个女孩子的脸庞交错,前面的女孩眼睛微闭,后方的女孩清醒地睁着眼睛,那湖蓝色的眼睛,直直地望向前方。两个女孩只给读者看到了半张脸、一只眼,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看得到的一半和看不到的一半所组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完整的故事书。读着故事,我们去过一次别样的生活,那是另一个平行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苏菲,看到丽芙,也可以看到自己。
这场大梦交错展现,落在书页上,让人读到眼里、心里,便不由自主地为那不可言语的战争年代的际遇而感慨、唏嘘,这颗为故事旋转、工作的大脑并不能理解战争从何而来,为何开始,为何存在。战争,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遥远的故事,可是身边也一直都有亲爱的人离世的消息,这种伤痛,非亲自体会不能理解。年假期间,高雄地震,新闻都不忍心去看,更何况是亲身经历丧失亲人和家乡呢。虽然是最难描绘的心情,作者却一笔一笔刻画出来。战争真切的存在,失去挚爱的恐惧,让爱的浓度厚重许多、又许多。然而,旁人看来却是不能理解,要去谴责,要去痛恨,要去排斥。只因旁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心可以接受的那一半。因为不懂,便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全部,为了心中的恨,便制造出更多的恨来,好让自己的心不那么痛、不那么无助、无望。即便是最普通的日子里,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可以相互看懂的部分,其实交集也是甚少。就像三毛对友人所讲,心中一百多个宝箱,不是见到谁都可以全部打开来分享的。
如今苏菲的画像辗转流传,幻化成文字和故事来到我们眼前,苏菲的形象在我们脑中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像我们自己,一个闪耀着光,另一个在赌着气。可是握着画笔的那个人的心里、眼里,却都是浓浓的、不知如何存放才够好的爱。深陷在爱里的女人会为嫉妒和被冷落而生气,从闪着光的苏菲变成生气的妻子,可是在作画的爱德华和买画的大卫看来,这闪耀得让人无法移开视线的女孩,和那个生气的女人都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爱,即使换了主人公,也亘古不朽。
可是,在故事之外,当我和朋友们聊起爱情来,大家总觉得爱情似乎只是一场梦,只存在于电影和小说里的时空里,在现实中大约无望触及。现实中,我们渴望陪伴,放下所有的提防,和另外一个生命一起,度过一段又一段看似漫长无期的时光,在心里为这位好朋友留出一个特有的位置,两个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无聊、一起生气……日子似乎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了,心里还偶尔觉得烦闷。可是,人是多么脆弱,当我们看到远方有灾难在发生的消息,就会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在心里重重地念上一句:感谢这个人此时此刻陪伴在我身边。这个人,就是那个离不开的人。拥有这么一个离不开的人,一个人在这世间便可以借着思念多停留片刻;一个人便可以填满另一个人的生命,让这悲喜交加的人生变得有盼头、也耐受:喜时有人同乐,悲时有人抚慰。倘若一个人的生命中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没有他便宛若心里空了一个大洞的人,他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孤独。没有得到过,便无须放手。得到过,失去了,才懂得什么是痛彻心扉。幸而,脆弱的人类,拥有一颗可以被疗愈、也可以自愈的心,那良药便是那些不起眼的、一不小心就被忽略的小细节:散步时牵着手的温度、两个人斜靠着椅背的慵懒、画中女孩高傲却闪耀的神情、以及因为爱而生出的嫉妒。
苏菲和丽芙宛若同一个人,她们勇敢、坚强、对生活充满了盲目的信仰,近看很傻,远看却是那么的温柔、浪漫。她们的故事给我们的心带来一些爱的感觉。很开心看到书尾的番外,它让这两份可以融合的爱情更加丰满和真实。一份完整的爱,就是同时充满了热烈的吸引和不容忽视的冲撞。
借着跨越百年的苏菲和丽芙的光芒,愿每一个女孩,都在心里留下两幅画像,一幅是最美的自己,一幅是生气的自己,同时记得,画像那一端,握着画笔的那个人,就是满含深情的另一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