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从来都是完美无瑕,永远站在制高点俯视你。
比如刘亦婷。十多年前,她考上哈佛大学的报道就铺天盖地而来。
无论是校刊,还是杂志,或是报纸上,刘亦婷的故事都像个神话,以光速传遍大街小巷。
我如饥似渴地读完,有一腔急起直追的热情,好像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就能去哈佛与她相会。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已为人母的我看到这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顿生他乡遇故知之感,立马买回去深度阅读。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亦婷的成功凝聚了她父母亲十多年的心血,甚至还有姥姥姥爷等家人的优质付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阅读过刘亦婷的成长轨迹,正视了自身的不足,也更明白因为别人家妈妈的付出,才有了孩子的卓尔不群。
一是,刘妈妈异常珍惜学习资源,并能学以致用。
一本《早期教育与天才》,让她如获至宝反复研读。早期教育先行者的智慧结晶,让她大开眼界。
卡尔威特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她对此深信不疑。而先行者们培养出优秀孩子的成果,让她践行早教时异常笃定。
她不失时机地提供一切让孩子心智发展的机会,尽力避免“儿童潜能递减现象”。
为了培养英语语感,她让孩子看了一年多的英语电视节目。为了节省时间,她讲故事时录音,随后让孩子听录音看故事,自己抽空洗漱。
到上海考试,她给刘亦婷买了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让孩子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她也给孩子看越剧《红楼梦》,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连在弟弟房里发现《家庭日用百科全书》,她也用表格来给女儿测智商。孩子成绩万里挑一,大大鼓舞了全家人。
如今,我们的育儿资源浩繁,认真学的父母不太多,学以致用的更少。
育儿没有那么容易,父母都有自己的手机。
尽管我极少看电视,也愿意花时间教育孩子,但利用资源的能力远不如她。有时候书买回来就放在那,或者看一半停一半的。
自己的孩子耐心教,优质的资源利用为宝,才能在科学育儿的路上走得更好。
二是刘妈妈坚毅,排除万难教好娃。
一出生女儿就腹泻了56天,刘妈妈仍然坚持给她做婴儿体操,训练体力。持续刺激听觉和味觉,让刘亦婷形成积极、主动的性格特征。
15天就开始进行“‘语言输入”训练,无论做什么事,都跟宝宝说一说。6个月大的刘亦婷,听到鹿鹿两个字,立即转过去用目光紧盯着小鹿玩具,迎来了第一道“智慧的曙光”。
刘亦婷1岁8个月大,刘妈妈遭遇离异,孩子被迫送到姥姥家寄养。她丝毫不气馁,离婚不改初衷,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育儿计划照常进行。
多少妈妈离异后,收拾自己的情绪都很费劲,更谈不上精心育儿。不得不感叹刘妈妈的坚强,她还不忘让娘家人尽可能地写信记录下女儿的情况,并实时反馈。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女分离的忧愁,是阳光无法抵达的阴云密布,是母亲心中无言的伤痛。
但刘妈妈没有受这种情绪的干扰,事无巨细地沟通育儿方法。这一年多的时光,成为孩子一面适应新环境,一面继续学习的黄金期。
母女重聚,“验收很满意”。孩子不但知识量增长,还特会心疼人,这一切都离不开刘妈妈真诚教育的奉献。
三、刘妈妈以身作则不断成长,及时反思调整育儿经。
教育的最好准备是完善自我。刘妈妈编辑工作繁重,又积极准备职称考试。
她还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可为了能亲自教育刘亦婷,她忍痛放弃了师从余秋雨的机会。
刘妈妈在育儿路上也曾走过弯路。比如为了准备考试,刘妈妈把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
20天回来后,发现刘亦婷淡漠、爱猜疑、小心眼,于是赶紧接回来精心调养,好在没留下后遗症。
还有一次走亲戚,亲戚家有个小弟弟需要照顾。刘妈妈操之过急,粗暴地对女儿威吓吼叫,孩子以牙还牙。
回家后,刘妈妈及时修复关系,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见效很快。
她领悟到:简单粗暴的方式绝对教不出温文尔雅的孩子。
这本生动的行走育儿教科书告诉我,即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而你是否能做别人家那样的榜样妈妈,是孩子走向辉煌的大前提。
一元也是爱,感谢打赏,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