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僖公三十三年,跟了郑庄公很久的小伙伴齐僖公也死了。
那个时间换成郑国的记法是郑厉公三年,郑庄公也才死三年左右。齐僖公现在上路,过去说不定还能和郑庄公把酒言欢。
继位的就是那位齐襄公了,相比他爹,他对郑国更多的是兴趣(趁火打劫),而不是什么感情。
这个时候,曾经的跟班齐国已经慢慢强大了起来,而郑国却怎么看怎么有种后继无力的感觉。
这个情况跟二战之前的英美一样,日不落虽然雄威不再,可它还是世界的霸主;而美利坚虽然日益强大,却还窝在美洲过小日子。两者的位置经过二战才生生的调换过来,算是被动。
可齐襄公一点都不喜欢被动。相反,他很喜欢主动。
襄公四年,他就跑去杀了郑国的子亹、高渠弥。一下子把霸主郑国的脸皮削的不行。还好祭足老谋深算,没有授人以柄,所以襄公也没法真正去打郑国。
不过,可能襄公过去也就是存心摸一摸郑国老底,并不是想真正的干架。杀了伪君乱臣也合乎“大义”,没人能挑他的不是,更能激怒郑国,看看他的反应。而郑国一反常态的淡定,也使襄公确信,如今郑国已非当年之郑国,不足为惧了。
其实这种相互摸底,相互试探的做法其实今天也在用。像山姆大叔带领的北约,有事没事就去拿指头捅老毛子一下,还不是为了看看他的反应。不过这次在乌克兰算是栽了,被老毛子剁了手指(吞并克里米亚),估计要消停会儿了。
心中有数的齐国于是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扩张。
襄公五年,齐国攻打纪国,把纪国的三个邑纳入版图。
襄公八年,齐国灭掉纪国,吞并了纪国所有的国土。得到的地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临朐、青州、寿光、昌乐等地,实力大增。
史书中讲的非常简略,但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如今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纪国,但在春秋时期,齐国的这位邻居可不是个软柿子。
纪国乃是商朝时期就活跃在东方的强大诸侯国,后来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了拉拢地方实力派,继续把纪国封为诸侯。而由于纪国实力强大,周王朝给纪国的爵位是侯爵(非姬姓诸侯的最高爵位),所以纪国的国君史称纪侯。
当然,对于这种领导和别人干架时,搬着小板凳在旁边看着准备捡便宜的“吃瓜群众”,组织是不太信任的。所以,周武王封了姜太公为齐侯,和纪侯做起了邻居。
我以前说过,作为异姓诸侯,封的地方一般都多沙有点问题。而齐国虽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很有问题。
什么问题?
治安问题,太多有活力的社会组织了。
在春秋时期,山东、江苏、安徽、浙江那一带,活跃着大量的东夷部族。而纪国也是东夷人建立的。所以说,齐国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帮周王室镇守东方,防止东夷人作乱。
所以,齐国和纪国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太和谐。
才开始齐国弱势,很多年都被纪国按倒在地摩擦。后来齐国逐渐强大,没事就去纪国的祖坟上开荒。总之,双方长期以来打得不可开交。
但眼见齐国一天天强大,纪国逐渐沦为小受的趋势无法逆转。纪国就开始玩阴的了。
周夷王时,被齐国打得不要不要的纪殇侯就跑到王都去状告齐侯。纪国告齐国的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这回不知道是纪殇侯太会蛊惑人心还是周夷王太蠢。周夷王居然派人把齐侯带回镐京问罪。
大家一看傻眼了,这可就玩过了撒,赶忙跑去求情。
结果,过去才发现周夷王根本就没有去问齐侯的话,带回来之后直接把人丢在鼎里煮死了。
自己的国君就这么莫名奇妙的被人害死了,齐国上下深以为耻,为齐侯上谥号“哀”,以示冤枉。自此,历代齐国国君无不对纪国恨得咬牙切齿,直到齐襄公时终于覆灭了纪国的社稷。
而从齐哀公算起,到齐襄公这里齐国已经传了九位国君。所以史书都记载“襄公复九世之仇”。
后来的《公羊传·庄公四年》有“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的记载,赞扬齐襄公复仇的行为。
老实说,要是郑庄公还在,或者郑国后面没有内乱,对于齐国的扩张是绝对不会视而不见的。毕竟,不管齐国和郑国多么铁,那也必须是郑国当老大,而这个配置的前提只能是郑国比齐国强。
所以,我保护你,可以!
你想自强,没门!
可惜郑国自己不争气,只能看着齐国日渐强大。这心态估计跟如今美国看中国有得一拼。
国力大增的齐国已经把郑国甩了几条大马路了,它现在很需要一个机会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所谓机会,也叫口实。在今天算是稀缺资源,可在那时,真是满大街都是。
襄公九年,卫国发生内乱,襄公姐姐宣姜的儿子卫惠公被卫国的公子们赶了出去,只得向自己的舅舅求救。
襄公一听,太好了!哦……太混账了!
当即决定出兵。
可是说完之后他没去找将军,而是找来了文书。
然后,带着会盟请帖的使者就出发了,目的地是宋、鲁、陈、蔡四国。
仔细看可以发现,除了齐国欲取而代之的郑国和正在闹政变的卫国,中原的主要诸侯国都来了。
老实说,以齐国的实力,灭掉卫国可能麻烦点,可把它打服一点都不麻烦。不过,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打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得到多少政治加分。
齐襄公的意思也很明白:旧老大已经退休,新老大已经就站在这里。你们识相的就赶紧过来跪舔,否则下面发生什么事就不好说了。
诸侯们果然都很识相,巴巴跑来会盟。
接下来齐襄公请来周天子的授权,带领“王师”把卫惠公护送回国重新执政。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联军也没打什么仗就把事情搞定了。
不过虽然没怎么动手,可大家跑一趟也是不容易的。何况卫国是个古老的诸侯国,总该有点像样的宝贝吧?大家自己不好意思,卫惠公总得意思意思吧!他总不会把那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吧,而且齐襄公是行动的老大,很是辛苦,这个意思可不能不够意思啊!
于是,便有了后面这个记载。
《左传•庄公》:“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当年冬天,齐国把自己得自卫国的宝贝送了一些给鲁国。这是因为齐襄公的妹妹文姜是鲁桓公的王后,是她向齐襄公这么请求的,襄公于是答应了下来。
文姜倒是挺为鲁国着想,而且也确实为鲁国谋了不少福利,但后世名声却很不好。
这还得从一件丑闻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