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逍遥
本文约3845字,阅读预计8分钟
大概每个在公司工作的人,都想让自己成为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这意味着你会有更高的影响力,更多与老板讨价还价的能力,在面对风险时有更高的抵御能力。
那么反思一下你现在的工作状态,你会是公司里不可或缺的那个人吗?
我的朋友阿乔最近就面临这样的烦恼。她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是最近半年下来,她觉得自己全无成长。
她是做财务工作的,每天要面对来自公司各方面的报销、对账等工作。这种工作中存在大量重复劳动,时间被严重碎片化,她发现自己似乎丧失了专注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另外一个朋友潇潇,从事广告工作,每天工作节奏不能自己掌握,工作不断被电话、校对、会议等各种事宜打断,经常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工作好几年了,依然在做繁琐的重复性工作,工作停留在表层,效率低下,更谈不上成为公司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1、解决复杂问题才能提高职场竞争力
古典老师说,职业的本质是满足社会需求,参与社会分工的一种交换方式。
简单来说,职业是你得替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差距往往在于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能解决问题的层次越高,你核心竞争力的层级也越高。
在公司里,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往往是资源的调配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容易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绝不是在每天流程式的“浮浅工作”中能获取到的。
《深度工作》一书中把这样的工作称为“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任职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因为容易复制,所以很容易被取代。在一个每天都不断进化的时代,一个每天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一定会把那个每天都运营流程的人彻底淘汰。
2、解决复杂问题需要深度工作能力
要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高度的专注,并具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古典老师说,每当要做公司战略的时候,他都会闭关一段时间。为什么?因为战略方面的问题高屋建瓴、错综复杂,需要进入深度思考。
无独有偶,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同时开展演讲和心理咨询,一直很忙碌。为了改变人们对潜意识的认知,这个目标需要更深入更缜密的思考,所以索性隐居到柏林根一段时间,进入深度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换句话说,因为有了思想之聚焦,全部精力之投注,陷入这种深度工作状态,能帮你更好地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并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以实现精英级别高质量的产出,从而提升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在注意力不断被各种干扰信息吞噬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将成为知识工作者,而“深度工作”就成为核心货币。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这点,很多人认为,忙碌代表着生产力,只要时间被填满,自己处于忙碌状态,这些工作就很有价值。
按照《深度工作》书中给出的“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在日益提升。因而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3、普通人如何选择“深度工作”模式
作为普通人,日常工作中,可能60%以上的时间,都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群聊沟通等“浮浅工作”上。然而我们受雇于人,又不能随意去选择隐居或者避而不见。因而,想要留出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要先了解下四种深度哲学,看哪一种更适合你:
1)禁欲主义哲学: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摒弃或最小化浮浅工作。这类人通常会沉淀下惊人的成就,比如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和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
2)双峰哲学。把个人时间分为两块,某一明确时间段用于深度追求,高强度、无干扰。余下时间段做所有其他事。比如上文提到的荣格,时而隐居,时而享受入市繁华。
3)节奏哲学。把每日的工作和安排固定下来,每天固定一段时间雷打不动用于深度工作,比如清晨早起的两个小时,不仅能够保证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而且能在一年内积累更多深度工作时长。这也是常规办公室工作的深度工作者最常选用的方式。
4)新闻记者哲学。像记者一样,随时转换节奏,只要有空闲时间,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时间碎片化的工作者。但是这种工作方式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充分利用任何空闲,并挤出更多时间,随时进入深度工作模式。
对于老板来说,他并在乎你是否是在深度工作,他只需要你能够按时完成工作,而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则要心里有数,留出尽量多的时间来深度工作,进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以上四种深度工作哲学,后两种更适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和磨练。
4、“深度工作”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
上面说了,虽然“深度工作”的能力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保持高度的专注,需要不断习得和刻意练习。
想一想自己的工作状态,是不是手机一出现新的信息,马上就想去点开?是不是本来准备去网上查询一个东西,然后看见新奇的新闻,便一篇又一篇看下去,然后完全忘记自己本来的目的是什么?
这也正常,因为人们会本能遵循“最小阻力原则”,也就是更喜欢处理简单易行的事物。深度思考是反人性的,所以我们会下意识避免“耗脑”的工作,待在舒适区。同时,大脑又喜欢新奇事物,获得高频刺激的快感。
精明的商家利用大脑的这个特性,生产出各种吸引人的产品,达到收割注意力、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无疑推波助澜,加剧了人们注意力的涣散。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由分心到专注的掌控力,更何况一旦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便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5、如何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训练》一书指出,“当施以压力时,大脑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成长与变化”。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强大。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专注力的刻意练习,来形成深度工作的能力。这种训练,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
1)远离社交媒体,重获注意力的自主权
网络工具具有致瘾性,如果你在注意力的训练中,同时沉迷于手机应用和网页浏览中,你的努力就会事倍功半。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你的工具对你越有吸引力,你就越难在重要的事上集中精力。
翻开自己的手机,是不是装了各种应用呢?每个应用似乎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删除哪个似乎都不舍得。然而,正是这些眼花缭乱的应用,正在一点点把我们的时间排满,把我们的时间偷走。
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应用工具对你的核心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用这种工具。其他的工具,当删则删,让自己远离那些低价值、易成瘾的内容。
2)明确主要目标,关注极端重要的事
关键少数法则指出,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它告诉我们,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于挪用了本可用在高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简化选择,更有助于组织和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大卫·布鲁克斯在专栏文章“专注的艺术”中说,“如果你想要赢得注意力的战争,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是要对那些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能激发你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
你想要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它将带领你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的实现上,进而减少注意力的消耗。
3)训练专注力,将深度工作时间可视化
设定网络使用时间,其他时间完全避免网络
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减少对分心的对抗。在笔记本上,规划出可以使用网络的时间。在此之前,无论面对何种诱惑,绝不触碰与网络相关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增强自己对意志的掌控力。
每天做好工作计划,记录深度工作的时间
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制定出当天的工作计划,将每件事情占用的时间可视化,这样就更能明确自己用在深度工作上的时间。工作计划会有变动也很正常,我们制定计划的目的不在于强迫严格执行,而在于养成尊重时间、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的习惯。
定期复盘工作内容,优化深度工作产出
回顾每周的工作计划表,理清表现好和表现糟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找到确保深度工作能够进一步优化的方法,并在不断调整中,使工作计划更合理,大幅增加深度工作的时间。
4)享受安逸时光,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著名的散文作家、漫画家蒂姆·克莱德尔认为,闲散之于大脑就如维生素D之于身体一样不可或缺。《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也认为,工作之外的自由时光,应该彻底屏蔽掉对工作问题的担忧。
因为,大脑有意识的思考,可以得出精确的计算结果。可是对于涉及大量信息和多项模糊不清之处,无意识思维可能更适合。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最复杂的职业挑战。
不过,享受安逸时光的时候,切记不要用网络来消遣,因为它们实在触手可及,太具有诱惑力,一旦陷入网络世界,所有努力又将前功尽弃。不如利用这段时间,经营自己的爱好或者阅读一本好书、陪家人快乐度过,这将使你的精神世界更充实,第二天开始时更加轻松。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将更多时间应用在哪里,将决定你自己的竞争格局。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哲学,通过深度工作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我们快速掌握困难的事物,提升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你就是你能解决问题的总和,当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层次越高,我们也渐渐会变成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从而享有更多个人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