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距离课程标准还有多远》这一篇章中,主要探讨了教师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一个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它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了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二、课程标准的演变。
2013年版的课程标准强调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课程实施要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
2022年版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价值观。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强调其重要性,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三、文章提出了四个反思问题,帮助教师评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依据课程标准制定:1.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化的落实?2.我的教学目标是否从知识维度上升到了素养维度?3.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将问题解决作为了重点目标?4.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与课程标准相符,是否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落实课程标准的难点。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弱化了能力与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中使用的相关词语可能仅仅是借鉴了课程标准,但并没有形成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备课过程中往往更依赖于考试说明,导致教学过于关注结果,忽略了过程与方法。
五、如何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学科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将课程标准作为重要依据,确保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问题解决和学科大概念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