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真实故事,一个外国人从朋友变为我的投资人的故事。
我的朋友兼投资人,名叫Richard,英国人,年轻时候移民定居澳大利亚,爷爷辈。我们认识算起来快5年了,是仅有的几个真正可以叫做“朋友”的外国朋友。他会专门来中国看我,我也会去澳大利亚看他。平时邮件,Skype视频通话,至今保持着每周不间断的频率。
我们怎么认识的呢?七年前我北京移居天津后,清晰得感觉到天津作为100年前中国仅此于上海的世界级开放城市,如今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在这的痕迹太少,不管生活、工作还是旅游。街上基本难看外国游客,外企里制造工厂居多,绝大多是中国工作人员和少数管理层的混搭。身边朋友亲戚都表示从来没有过外国人的朋友和同事(事实证明,这里外国人还是很多的,只是当时我没有接触到)。
不能就这样放弃我喜爱的英语啊!我需要找个老外聊天。(对,请注意,不是去英语培训机构上课)我想到了语言交换,当中文老师,做我最熟悉的老本行(大学时候我做过4年的中文老师,但学生大多数是韩国人,比例超85%)。我用有限的英语开始搜索国外的语言交换网站,给自己找要学中文的外国学生。Richard,他就是我的第一个外国学生。像现在一样,他住在澳大利亚,我通过Spype每周三次教他中文,每次一小时,一个小时80元。他退休了,有很多空闲时间,学汉语只是打发时间而已。
后来我们熟悉了,学汉语也被他彻底搁置了。他开始把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鼓励我创业,Push我尽快把业务开展起来上面。我是在他的启发和帮助下,开始创办自己英文旅游business的。他是改变我生活的那个人,没有他的帮助我一定现在还在苦苦摸索。而我强大行动力也让他看到了自己想法的在生活中的实现。我们很珍惜这段忘年的友情!
我会跟他讨论业务中的进展,有意思的细节,最近又收到多少订单,哪国客人喜欢我的讲解风格等等。他经常给出很多点子、想法,服务思路上的,商业推广的,市场营销上的…….比如西方人对哪方面事情感兴趣你要多讲讲,西方人不敢过中国的马路因为汽车不会为行人停下等等。我有时会采纳他的意见,但也经常会意见不合,告诉他太天马行空,不符合中国实际。我会耐心跟他讲中国的国情,解释文化的差异(比较文化方面的兴趣就是从这个时候萌芽的)。但是,我从来不会说这太难了,我做不了。
我必须承认解释清楚他的想法在中国市场上不可行是很大的困扰,甚至直到现在仍然这样。那感觉就好比解释为什么数字2,我们有时候用“二”有时候用“两”一样?或者为什么买东西,我们要讲价。东西方文化不同,我们都知道,但意识到并解释清,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极大促进你的外国朋友的沟通,语言上、思想上。
有些时候他负责提供建议,我负责想尽办法操作落实。然后我们根据市场反馈做出判断,进行下一步。比如文案,我们讨论确定方向后,我要负责形成文字材料并发布推广。可是,我的英文写作水平差啊,完全是大学写英语作文的底子!只能硬着头皮来,我不能说我不会,我写不好。
再然后就进入了我写他改,我再写他再改,反反复复,几十个回合的过程。比上学时候英语老师还严格啊,稍晚几天回复就会被问deadline什么时候,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要不要再讨论下。写好发过去,收到回复邮件打开,里面全是他红色蓝色绿色的批注,真心想撞墙啊!西方文化看重个体的独立能力。我乐于帮助你,但绝不代替你完成。
一年多后的一天,他很认真严肃地问我:我想给你钱,你愿意接受吗?你需要多少?
What?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平白无故为什么给我钱?神马意思?能给多少?(哈哈,难道他是百万富翁,给我来个几万美金我没意见)总之,几百个念头一闪而过。
难掩脸上的惊吓与惊喜,我问:为什么?他的回答非常简单。有一项建议我没有采纳,他认为有效,而我认为支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不值得实践。他想出资让我按他的建议运作起来!
他说得很明白,如果有效,他愿意一直出资。如果无效,我不需要还他钱。天上掉的馅饼啊!但我当时是不知所措的,一方面担心如果接受,涉及钱物,处理不好,难得的情谊会毁于一旦。另一方面担心如果拒绝,我很难解释清楚其中原因(因为确实没有拒绝的理由啊),情况会瞬间变成对方一番热情我冷眼相待。思前想后,我接受了(是的,别人给钱姐还不想要)。我从此有了一位来自金发碧眼的投资人。
除了先期的一笔投资外,他每月按时转一笔钱到我的账户。我呢,每月将财务支出详细列明,邮件给他。他的投资款数额不大也不算小,超过了当初我预计的金额。
老公就这事揶揄我,说我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误打误撞给国家吸引了外资。我笑一笑,算是回应,但心里清楚其中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由于各种原因,外国朋友有时很慷慨,目的也很纯粹,这时诚实很重要,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并不需要,不卑不亢做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才最重要。他的慷慨,来自对你人品和能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