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遥控器》中看似有点儿科幻色彩的部分,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隐喻。遥控器可以掌控的范围相当于每个人独有的心智模式。
影片中的迈克每次想要快转的部分,都是我们生活中“一地鸡毛”到令我们有些无法面对的时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也都经常使用“快转”,只不过处于模式的自动化运行状态而不自知,于是也很难发现除此之外的可能。比如,有一次我和老公因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发生了口角,然后就僵住了,谁也不愿意先低头,但是心里也都觉得这算个什么事儿,为这个闹矛盾不值当的,可是又一想,那也应该是他先妥协。在没有等来对方妥协的时间里,我会用各种事情来替代需要和他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事情,屏蔽掉可能会引起我情绪的部分,以至于我后来回想起来,完全不记得具体干了些什么。这样自动化运行的状态持续了快一周的时候,网上发布了有一辆大巴出了事故的事情,恰好赶上我老公需要出差几天,他趁机主动联系了我,告诉了我要出差的事,还分享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的感慨。
这件事儿过去五六年了,但是我仍然记忆犹新,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我在关键的时刻带了觉察,看到了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儿,就拖一拖,拖着拖着就解决了”的自动化模式,在开始这一模式之后,它也会自动帮我屏蔽掉内心的感受,让我能够“陷入事情当中”,“心平气和”地度过矛盾冲突期。
然而,如果没有大巴车坠河事件呢?如果老公看了以后没有什么感触呢?如果他没有想要和我分享一下这种感触呢?最直接的,可能就是我们还得继续僵着,等下个“契机”。根本上还是对于自己的人生,并没有负起全部的责任的意识与担当。我启动自动化模式逃避僵局,就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爆发负面情绪而引起的关系紧张,我应该为缓解这种紧张的关系主动做点什么,而不应该等对方妥协。
说到“妥协”,年轻气盛时觉得妥协就是懦弱,等到成家之后,感觉妥协是一种权衡之后的让步,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直到近两年,我慢慢发现妥协的另一种深层动机:因为在意的多,所以愿意为了自己的在意负责任,承担一些损失和委屈也不算什么。
年少不懂九型学,读懂已是“型中人”,或许我们一直都是“型中人”,只是自动化运行而不自知,直到这个世界以痛吻我,我们或是犹疑要不要报之以歌,或是权衡能不能报之以歌,亦或是敢不敢报之以歌?在这样大大小小的“震惊点”,我们才真正地思考:人生是自己的,那遥控器是在自己手中的,我应该也是可以甚至是必须,为我的人生负起全部的责任。
即使是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的责任,我也依然是“型中人”,因为“道可顿悟,事需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