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河西有个人姓曹,名叫曹石,娶上媳妇以后,妈妈就受罪了。为什么呢?媳妇太厉害,男人不敢不听女人的话。真是叫他上东,他不敢上西,叫他打狗,他不敢撵鸡。
有一天女人对曹石说:“你妈妈五六十岁了,光吃饭没得用,我看不如把她杀了吧!”曹石一听女人要杀妈妈,吓死了,说:“妈妈还能杀吗?”女人板起脸说:“怎么不能杀?猪狗牛羊都杀得,她为什么不能杀?你赶快把她杀了,如果不杀,我就和你各奔东西,拉倒!”曹石一听女人说这话,没法子喽。连声说:“好的,好的!我去杀!”。
曹石白天把刀磨得快快的,等到夜晚摸到他妈妈床前,“咔嚓”一刀下去,刀砍在床框上,再也拿不回来了。老妈妈惊醒了,连忙问:“你是哪个,半夜三更要干什么?”过去用火石点燃火纸媒子,一看是她儿子。再看看床框上,一把刀剁在上面,就说:“乖乖,你怎能对我这样?”儿子吓跑了。女人问他:“杀了吗?”男人说:“还说哩!刀剁在床框上拿不下来了。”女人说:“让我去!”女人凶神恶煞似地的又拿刀杀她婆婆去了。
老妈妈知道儿媳妇不是个好东西,吓得不敢睡,坐在那里发愁。看到儿媳妇来了,就从床上下来给儿媳妇跪倒:“你饶我一条命,我自己去要饭,绝不拖累你们!”儿媳妇说:“那你现在就得走!”老妈妈没办法,拿个碗、拖根棍摸黑就去要饭了。今天住这家锅门,明天住那家灶后,就这样凄凄惨惨地熬日子。
这一天,老妈妈遇到一个孝子。他问:“老大娘,你怎么天天要饭呢?”老妈妈说:“家里穷,儿子媳妇不肯养活我,不给我吃的。”那个孝子说:“老大娘,我给你做儿子,给你吃,给你穿,你要不要我呢?”“那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呢?”“行,那你跟我走吧!”老大娘就这样跟这个孝子走了。
这孝子叫李信,女人叫张英,两口子没有一男半女,但心肠真的好,待老奶奶真比亲生妈妈还好。这好心感动了天和地,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赐给他们一个男孩,起名叫李小勇。这孩子非常聪明,三四岁说话就跟大人一样,上学念书,成绩好得不得了。后来李小勇考上了状元,皇上还专门给他盖了状元府。
再说曹家那个忤逆子跟恶媳妇可倒霉了。房子失火烧了,孩子死了,穷得日不聊生,只有靠讨饭度日。有一天,他们要饭要到李家庄,听说李小勇家盖状元府完工,就去讨喜饭吃。在门口夸状元府如何如何地好,好话说了一箩筐,就在门口等着主人打赏。佣人告诉了老奶奶,说门口要饭的是什么样的人。老奶奶一听,知道是儿子媳妇来了,到门口一看,果然不假。她走到他俩跟前冷冷一笑说:“你们也能到这个地步啊?”儿子媳妇一看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跪下来说:“妈妈莫要生气,可怜可怜我们吧!”佣人拿来钱米。老奶奶怒声道:“不给!”就在这时,一个大响雷,就把这对忤逆儿子和恶媳妇打死,双双跪在老奶奶面前。
笔者感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是强调孝顺父母在各种善行中的首要地位。孝道的核心在于遵守父母的教导,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一种稳定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基石,这种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秀才叫李毓秀,他作了一则《弟子规》,把“入则孝”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而且还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在这期间,不得喝酒吃肉。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了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在康熙版的《桃源县志》中,记载了泗阳当地很多孝子孝妇的故事,诸如守孝三年、割股疗亲之类的,确实令人感动。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像上述故事中描述的忤逆儿与恶媳妇,对父母不仅没有半点感恩之心,而且处心积虑想杀死母亲,把母亲赶出家门,真正就连畜生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