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 凯勒写下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百年后,我们还在为弄不明白大把的光明对于人的意义而烦恼不已。
海伦想用这三天光明做什么?第一天她会看人,看善良温厚友爱的人,看亲爱的朋友,看忠实信赖的小狗,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仿佛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无比(至少,在她的“眼里”是这样),所以,当她获得三天光明,她首先愿意看到这一切。
第二天,她看首都艺术博物馆,晚上要在剧院或电影院里度过,她并没有体会艺术博物馆中人生的艰难与生命的坚忍,她看到的艺术给她带来的纯粹的美感。
第三天,我们以为她一定会去更加美好更加崇高的地方,但海伦却想去第五大街,去环城游览,在最后一个夜晚的最后几小时的光明中,“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她怎么能保证看到的一定是谐音?
海伦用她至美的心灵“看”到了人间的大美,而这些是我们这些明眼人常常看不到的,因为我们的眼睛被我们的心灵蒙蔽,不再愿意看到那些纯美。
海伦说:“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种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保证我看到的都是这些美好吗?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一定不再看看那些险恶的笑脸与傲慢的横眉吗?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不会因为要决定看看什么而浪费掉所有的光明而什么也看不到呢?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不会徒劳地钻研重获光明的方法?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坐在阳光下,写一篇《假如给你有三天黑暗》的文章,让所有的人想一想,在这三天的黑暗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