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loveletter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关于回忆,《百年孤独》里这样形容。
《On Hold》给人的感觉很像浅蓝色的杜松子酒加柠檬汁的味道。等待是最虚幻不过的东西了,全凭人的心境而存在。这样的非物质,一定要依附在物质上不可。等待的感觉和杜松子酒叛逆孤独的存在感恰到好处地合适。一口下去,灼热的烈度沿着喉咙一路蔓延下去,在腹内绞成一团火,心跳得厉害,只能放纵自己优雅地失控。
前段时间在飞机上看完一部关于等待的台湾老电影,叫《恋恋风尘》。看的是蓝光修复版,意外强烈的八十年代质感但丝毫不显土气。整部电影的色调和画面构图很日系,美好清新让人沉醉。和On hold给人的感觉很像。
电影开场,小火车穿行在山脉隧洞间,给人一种永无尽头的感觉,就像人生,你永远不知道终点站在哪,只有一路走下去。整部电影节奏很平稳缓慢,导演大量地运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台词不多,不言不语也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法。偶尔来点跳跃和省略,却一点都不闷人。
电影的高潮是阿远得知阿云结婚后悲怆大哭。时光不等人,在漫长的时光面前,等待如此渺小。一切都是缘分,无法勉强。所有的心不甘,意难平,都会随着时光云淡风轻。少年青梅竹马满腔真情的青春往事,都终止在一纸批示里。阿云的等待显得遥遥无期,阿远则以为阿云等的人始终是他。最后美丽的阿云和一个邮差员结婚了。
看完电影回想起自己的初恋,我也曾等待过很长时间。初恋大半时间都花在等待上。现在对初恋的回忆只剩下了等待和天空。初恋是一个戴着眼镜斯文的NASA狂热粉,就叫他N吧。
N对天文的喜欢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水杯,书包,衣服都是关于NASA。他家是一幢三层小别墅,他住在三层的阁楼,他的爸爸为了他的爱好特地把屋顶设计成可遥控开关的玻璃隔层。天气好的夜晚打开玻璃就可以看到星空。
初尝恋爱滋味的我为了和男朋友有共同话题,大量去看天文学简史,还傻到推特关注NASA实时动态。天文学对于还是十几岁的小女孩的我无疑是折磨,浩瀚无垠的宇宙哪里是我这样一个小女孩可以参透的。不过好在慢慢地我渐入佳境,能逐渐和他讨论一些基本的天文知识。
他以为我很喜欢天文,所以经常带我去观星。我们约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小山坡上等他偷偷从家里溜出来和我一起看星星。那些等待的十分钟二十分钟即甜蜜又煎熬,其实我压根对天文不感兴趣,我只是喜欢他。
有一次我等了他足足一小时。他解释道因为和父母争执所以来晚了。我很生气,佯装要离开。
他拉着我说:“你看今晚有你最喜欢的猎户座。”我抬起来问他在那,然后他低下头吻了我。他的呼吸冷澈干净,就像星空般让人沉醉,那些因为等待而堆积的怒火也随着吻烟消云散。
后来我们不再那么甜蜜,因为我厌倦了周而复始的观星和等待,因为太年轻不懂怎么去爱,满身棱角只会伤害彼此。在一次吵架中,我很生气地对他说了去他妈的NASA。我依旧记得听到这话后他的一脸震惊和不可思议。后来我们分手了。一段缺少包容理解的感情终究是不健康的。
分手后一个月他发了短信给我,说晚上8点在小山坡等我,他很想我。我内心挣扎了很久,还是去了小山坡,但是他没有来。
我依然记得那晚风很大,我穿了条裙子,坐在山上冻得瑟瑟发抖,风呼啸而过的声音就好像在嘲笑我的落魄。我在心里想着,再等他5分钟吧,万一他有事。再等他10分钟吧,可能他已经在路上了。最后再等20分钟,他不来我就走。
就这样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足足等了2小时。下山时我哭得很伤心,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2小时等待的滋味。等待这东西很怪,每分每秒是虽然是定量,但实则有着不同的长度,而等待的长度和心情成反比,那晚的2小时仿佛十年一样漫长。从那时候我就对自己说,不管再喜欢,都不再等别人了。
曾经种种,皆付风尘。所谓青春往事,大都无疾而终。那些爱恋和曾经,都散于风中,化在尘里。到现在回想起来初恋,只能想起那晚2小时的等待,还有为了他看的那些天文学书籍。
其实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所有情感包括等待和它们所带来的,就像歌里的星光,塔罗牌,宇宙,都是一场空。当你的心境逐渐成熟,你会发现所有的命中注定其实只是一种错觉。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在等待和放手中徘徊,若是等待,希望渺茫,放手又很不甘心,结果太过洒脱的放手反而成了薄情。
这世界上勇敢爱的人很多,勇敢放手的人却很少。小时候总认为坚持会让我们更强大,但是现在的我觉得,让我们强大的,是放手。千万不要把你的人生活成一场没有尽头的等待,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喝完这杯酒就别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