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蔡崇达
我们的皮囊之下,还剩些什么,骨肉,内心,灵魂,还是一片虚无。
看过蔡崇达,黑狗达的这本书,都会对这句话产生思考。
这不能算是一篇读后感,更应该算是一篇读书推荐,以这个问题作为推荐。
没有华丽的词赋,每一个文字都是那么朴实无华。
同路人甲一般的姓名,甚至可以说是粗鄙的名字贯彻了全文。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书名,他写的不再是“皮囊”了,他,写到了血肉之中。
散文?小说?自传?
每次去书店,都会在显眼的地方看到这本书,但从未下定决心买来看过。
现在想来,也是被皮囊所迷惑,被这封面所迷惑,被这书名所迷惑。
在未读之前我猜想这是本小说,读完后我依旧在猜想,这到底是散文,小说,还是自传。
蔡崇达写的太透彻了,透彻得会让自己奔溃,透彻得撕开了散文的朦胧。
小说写的是别人,自传写的是自己,但我不知,他是把写别人当做写自己,还是把写自己当做写别人。
蔡崇达笔下的别人,很透彻,清晰的透彻。
黑狗达笔下的自己,很透彻,残酷的透彻。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许是我的水平不够,看不透这本书,也许我也并不在意这些皮囊。
冷漠还是温情
冷漠,温情,这二者其实都源于生活,而蔡崇达写的便是血肉生活,摈弃了皮囊后的生活。
虽是作者,但这本书,他无法改变剧情的走向,从他写下皮囊二字开始。正如我们无法改变生活。
这个长着一副娃娃脸的作者很难与黑狗达这个名字所匹配,更难于他笔下的自己所匹配。
这个始终冷眼看待他周边的一切,即使是父亲病逝下葬,抑或是母亲对神灵执拗到疯魔,
童年偶像文展的陨落,他都能静静的去看待这一切。很难想象,经历这一切的他,还能如此微笑。
其实这血肉生活中的冷漠和温情,残酷和幸福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这句话源于英国哲学家罗素《西方哲学史》,是王小波翻译而来。他也时常用这句话,有时我会莫名的把他与蔡崇达作对比。
生活上同样在童年遭受巨变,笔下的文章同样以人为本,直面死亡。一个50后一个80后,到是有许多相像处。
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皮囊》
我们在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都是这参差多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生老病死,他们也一样。
写作都会按照顺序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但在这本书里,我看不到。
蔡崇达把时间轴打破了来写,那么杂乱无章,笔下的人物之间毫无关系,却又与他自己相连。
如同血脉一样,交错的联系在一起,便构成了他的血肉生活,构成了他皮囊下的世界。
把人生的枝桠都砍断了装进故事的四方盒里。让无序服从于秩序,把离乱的碎片都拼成圆满的故事。
卸下皮囊
最后还是要回归皮囊二字,皮囊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伪装,是金玉其外,是用华美来掩盖残破,是日常的自甘冷漠。
“视人生无常曰正常,或许是顿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关己的距离,自我保护;看崇达敞开皮囊,感性分陈血肉人生,会不自觉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为当中,都有着普通人就会有的阅历或感悟,所以共鸣。凡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刘德华
这是巨星刘德华为《皮囊》所作的序,也许是从佛教中学毕业,这位天王巨星对人生看的也是异常透彻。
而这些透彻终究会成为一把利刃,刺破皮囊。
结尾处写道,希望在闲暇时你翻阅手头的这本书,能有瞬间让你远离尘嚣和喧闹,能有片刻抚摸到你的灵魂,打动你的心。
这是希望我们能卸下我们的皮囊。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脸上仿佛长出一个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气,仿佛职业表演者的卸妆仪式。
这样的生活,感受不到心跳在胸腔跳动,热血在血脉中流淌,感受到的只有冰凉刺骨的皮囊。
其实看过这本书才会懂,这皮囊下的,才是值得拥有的。
天降姿色命中定,心善面丑相由心生。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愿,能在这夜色下,打开《皮囊》,也能卸下皮囊,晚安。